新冠疫情之下,受利率市场化提速、“三期叠加”等压力因素影响,中小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日益严峻。
尽管监管层已经对中小银行制定差异化政策以释放信贷资源、提高银行服务能力,但中小银行管理经营能力有限,流动性不足,客户又以中小微群体为主,因此造成了利差不断收窄、不良贷款逐渐上升的现象。顺势打造牌照外优势,对于中小银行已经不是选修课,而是必选题。
经济下行期,中小银行承压
每次经济下行期,都是银行业的承压时刻,中小银行尤甚。
2019年,包商银行因严重信用风险被监管部门接管1年。与此同时,连续两年未披露财报的恒丰银行,以及不良率超过6.5%的锦州银行,一度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和恐慌。
上述情形并非个例。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左右。2019年二季度,城商行不良贷款率攀升至2%,农商行则攀升至近4%。
平安证券发布的研报曾指出,“各类别银行看,股份行表现相对较好,扩表速度快于可比同业、息差更具韧性且资产质量平稳;以城农商行为主的中小银行资产质量承压,且非上市银行不良压力更大。”与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下行环境中率先承压。首先,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普遍高于大行。数据显示,大行的资金综合成本仅为1.8%,远低于股份行的2.47%、城商行的2.62%和农商行的2.2%;其次,城商行和农商行还有经营区域要求,这进一步限制了中小银行获得全国性优质资产的可能,尤其是地处中西部地区的中小银行依赖于当地经济状况,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
除了上述原因,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也让中小银行原有的牌照红利快速褪色。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大银行借助线上业务快速发展、互联网银行的快速崛起、疫情期间实体经济经历的暂停键,都让2020年的中小银行直面,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打造牌照以外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中小银行的当务之急。
数字时代,中小银行有危有机
近年来,伴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银行数字化转型逐渐成行业新趋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发布的商业银行数字化指数表明,中国银行业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从2010年的14.83%增长至2018年的73.78%。高速增长的数字化指数体现在银行对金融科技的研发支出项目中。财报显示,仅2019年,六大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就超过了700亿元。
疫情期间线下服务能力受限,倒逼着银行加快提升线上服务能力。例如某国有银行抓住线上课程的发展机遇,使客户触达量提升3.7倍,手机月活数据和手机支付笔数分别环比提升 145% 和152%。
目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竞逐的新战场。数字银行时代,中小银行无论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还是品牌建设上都很难和大银行直接匹敌。如果不居安思危、积极主动拥抱时代潮流,那么就会原地踏步甚至发生倒退,加剧行业中强者愈强的头部效应。
因此中小银行应当结合自身优势,顺应时代潮流,积极着手数字化转型工作。与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的优势在于渗透度高,对所在地方了解更有深度等。与此同时,中小银行还掌握大量非金融信息,这些信息会对获客、风控等环节提供重要参考。
中银国际证券总裁助理兼,经济学家徐高曾表示,虽然中小银行从规模上不能跟大行产生直接竞争,但可以发挥比较优势。中小银行对当地客户情况更为熟悉,对客户的风险定价能力更强。中小银行应将信息优势发挥出来,精耕细作其专长业务。
另一方面,政府正越发重视对中小银行的扶持力度。3月3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提到“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5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明确提出中小银行对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形势越吃紧,监管对中小银行的支持力度就越大,因为只有供给侧的中小银行稳了,需求末端的中小微企业才会稳。
中小银行如何打造牌照外优势
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未来业务增长的关键是从海量中小微客户中挖掘出优质群体。而中小微企业的风控,一直以来都是银行业面临的痛点。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末,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5.9%,较大型企业高出4.5个百分点,比中型企业高出3.3个百分点。
面临高企的不良率,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提升对中小微企业的风控能力,是现阶段中小银行最需要打造的牌照外优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认为,如果增加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就可以使得传统金融风控模型的评估可靠性大大提高。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交流时,中方代表就曾介绍互联网银行如何支持中国民营企业发展。
金融科技虽然前景可期,但由于其投入门槛高、自建成本大,因此选择自建还是外包方式成为了当前中小银行需要衡量的,。从财务数据观测,目前海外上市的中国金融科技公司不仅市盈率低,而且亏损居多。如果没有经过充分投入进而形成庞大的规模效应,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盈利。因此从成本和效率角度进行考虑,加强与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是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也是打造牌照外优势的重要举措。
作为中信产业基金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核心布局,中腾信持续投入自主研发,在生物识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使用上取得突出成果。中腾信还实现了在智能获客、智能风控、智能反欺诈、贷中决策、贷后管理等业务场景中的成熟应用,覆盖消费信贷全周期。对于地方中小型银行来说,巧妙借力于类似中腾信这样的实力金融科技机构,是降本增效、快速转型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