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华人华侨>正文

美华裔婆婆遭儿媳虐待 怕举报给儿女留案底不敢求助

时间:2019-01-07 14:47:14    来源:中国侨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国侨网美国纽约家暴受害者郑秀芬。(美国《世界日报》╱张晨 摄)

  美国纽约家暴受害者郑秀芬。(美国《世界日报》╱张晨 摄)

  中国侨网1月7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纽约华人社区不时传出家暴案,除了妇女儿童受虐外,赴美投靠儿女的耆老也常成家暴受害者。布鲁克林一名华裔老妇长年饱受媳妇辱骂,但因语言不通长期不敢求助,更怕让子女留下犯罪纪录。纽约市长结束家暴和性别暴力行为办公室表示,华裔耆老受虐案时有所闻,以子女未尽赡养义务,甚至辱骂、伤害的最常见。

  纽约市警日前宣导“全国家暴意识月”,市长结束家暴和性别暴力行为办公室等部门也积极宣传,呼吁受暴民众挺身而出,该单位更表示,替老人申请保护令,家事法庭上的子女不会留下犯罪记录。

  家住布鲁克林的耆老郑秀芬(化名)便是典型的家暴受害者。她表示,自己一家来自福州,儿子于1998年赴美后做起了餐馆生意,2006年也把她接到美国照顾,之后原以为可以安享晚年,但2009年儿子结婚,一家人的日子却变了味。

  郑秀芬说,自己因为不会英文,很少出门,生活范围局限在华人社区,每天买菜做饭,操持家务;儿子婚后继续经营餐馆,儿媳则在曼哈顿从事会计工作,有时会非常忙碌;但后来儿媳下班后常常会因小事与她争吵,用言语辱骂甚至动手推她。

  之后儿媳辱骂她愈来愈频繁,郑秀芬说:“这让我总觉得,她工作上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回家就会拿我出气。”

  2011年孙子降生,让以为原本可以松口气的郑秀芬,反而情况进一步恶化。她说,儿媳先是嫌她在月子期间照顾不周,经常大声向娘家打电话声泪俱下抱怨;后来孙子渐渐长大,不会英语的郑秀芬照顾孙子时只能讲普通话,儿媳见状几次指着她说:“别和我儿子说中文,他要说英语,不然在学校怎么跟得上? ”

  郑秀芬的邻居杨女士表示,郑家婆媳的争吵声常常大到周边都能听得一清二楚,摔门声震耳欲聋,儿媳辱骂中有时甚至会出现“你为什么还没死”之类的激烈言语。

  郑秀芬表示,儿子做餐馆非常辛苦,一年也不能休息两天,所以很少和他提及这些矛盾琐事。她说,但现在尤其让自己心寒的是,七岁的孙子因为经常看到儿媳的态度,开始也有意无意的仿效,对她很不尊重。

  “有时我真的不想活了。”郑秀芬边说边摸着眼泪,但表示害怕给儿子找麻烦,也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能忍则忍,一家人闹得不可开交,谁也不好看。

  纽约市长办公室反家暴与性别歧视部门,专员刘晓静表示,通过言语、经济控制、肢体冲突等方式对家庭成员进行虐待的行为均属家暴;在华裔耆老的家暴案中,最常见的就是子女不能尽到赡养父母义务,甚至对父母辱骂,甚至造成父母身体伤害。

  她表示,很多华裔耆老面对次困境时选择沉默,因为口头的争执即使选择报警,警方也无法定罪,但殊不知语言的杀伤力有时甚至比肢体冲突伤的更深。

  刘晓静指出,部门会首先为需要帮助的耆老申请保护令,之后会有一系列的法律援助甚至律师代理。她表示,有的耆老害怕闹上法庭会对子女的产生不好的影响,留有案底,但其实家事法庭(Family Court)不会留有任何犯罪纪录,皆用尽量柔和的方式解决,且所有的流程都会保密。

  结束家暴和性别暴力行为办公室提供双语服务,民众拨打311即可联络上该办公室,所有帮助均为免费,华裔耆老无须担心语言障碍或经济负担。刘晓静说,表现爱的方式不是一味的隐忍,隐忍只会让对方变本加厉,我们希望让更多人能知道我们的职责以及提供的服务,让更多人免于家暴的忧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