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头,鄂州人民送别驰援医疗队感激、不舍的目光还在延续。
这头,贵州人民以,礼遇热切地迎接他们凯旋归来的英雄。
杨柯与其他4名援鄂医疗队成员圆满完成任务 踏上回家路
贵州人民热泪欢迎第四批贵州省驰援武汉医疗队不辱使命、平安归来
3月20日,第四批贵州省驰援武汉医疗队回家。中铁建公寓管理有限公司贵阳医养,的外聘专家杨柯,作为贵州援鄂第一批医疗队成员圆满完成援鄂医疗任务,跟随队伍平安抵黔,整支队伍获得国家卫健委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
坐落于贵阳市南明区铁建国际城的医养,,是中国铁建医养结合的旗舰项目,也是贵州省养老服务业的示范服务机构。杨柯自受聘医养,以来,一直担任住院部、长者,年轻医生的带教以及为危重症患者和长者量身制定治疗方案等工作。疫情突发后,杨柯入选贵州援鄂第一批医疗队,并于2020年1月27日(大年初三)从贵阳出发,跨越一千多公里,到达支援目的地湖北鄂州市,医院。经国家卫健委进行了专业的视频培训后,医疗队于2月1日正式开始了全面救援工作。
隔着护目镜的眼神透着希望
“刚进入病区时,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到了!”杨柯说。所见所闻与想象中标准的院感区域、设备药物齐全、完备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等完全不一样。鄂州市一共有四家医院,除,医院外其他三家都是县级医院。作为鄂州市,一家三甲医院,承担了大多数当地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救治工作,工作量剧增同时,也造成了医护人员与医用物资匮乏。
“在我们来之前这些本院医生们24小时两班倒,不敢上厕所,不敢喝水。”杨柯说。
通过和当地医生私下聊天杨柯得知,最困难的时候一套防护服穿2-3天,平常也是穿12小时,而正常一套衣服有效时间是6小时,物资的紧缺让很多医务人员不幸感染。驰援医疗队抵达后,人员和物资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工作强度也有所松缓。
“与当地医生第,工作接触,心都是揪着的。虽然隔着护目镜,但是我真切感受到了他们眼神的变化,是感激更是希望......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当地医院始终尽,努力保障给支援医疗队最干净的!”在揪心的同时,杨柯的内心也缓缓升腾出一股英雄主义的暖流。
调往鄂州市第三院前,,杨柯与当时的科室人员合影(左8杨柯)
一切慢慢开始好起来
在鄂州市,医院期间,杨柯负责第十病区的20名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救治工作,同时指导院内非专科医生诊疗新冠肺炎患者。“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新的工作方式来不断调整诊疗方案,这是我们刚开始工作最难的地方。”初次来到新的战斗岗位,杨柯和他的战友们只能迎难而上。
为了应对感染人员激增,鄂州市第三医院进行紧急扩建。扩建后医院新冠肺炎的接诊量迅速增加,专科医生严重不足。于是,2月10日一早,包括杨柯在内的5名专家组成员从,医院被紧急调往第三医院支援。鄂州市第三医院也曾是17年前抗击“非典”疫情的主战场。
杨柯带领第四批援鄂医生第一次进仓查房熟悉流程
在第三医院期间,杨柯小组主要负责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七感染病区共69名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有一家人都感染了新冠病毒,,都不幸离开了,那是一家人啊,一个都没留下!”说到这时,他声音梗塞了……
“我有心脏病,现在又得了这个肺炎,还能治得好吗?”每次见到自己的主管大夫杨柯,谭爷爷都忍不住念叨。老人已经80岁高龄,CT显示肺部病灶范围达到了50%,不能脱氧,心情特别紧张。
“会越来越好的,过几天就会出效果的,不要急!”虽然心里也没有确切答案,杨柯每次还是以坚定的回答宽慰患者,然后投入更大的精力研究调整治疗方案。杨柯等五人小组立足专业知识和经验反复分析、测试、调整,在死神的镰刀下为患者抢夺活命的机会。
2月14日,在这个浪漫的日子里,杨柯收到来自妻子杨婧的一份信:“这一次你的决定让我对你增添了崇拜感,我相信通过你的专业知识能帮助到更多有需求的患者。”同是医护人员的妻子用理解和温情的话语让他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要是平时收到这样一封信,可能也就是感动一下;可是当时那种情形下,那种心情很复杂……”杨柯说到。
妻子杨婧给援鄂抗疫爱人杨柯的一封信
妻子的鼓励激发了杨柯的冲天斗志。来不及抹干眼泪,只能在战斗中学习战斗。杨柯全身心投入救治工作,五人小组争分夺秒不断的调整诊疗方案,终于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诊疗经验。
随着治疗的深入,谭爷爷的情况也得到好转。“效果很好,效果很好!”再见到杨柯,谭爷爷脸上总是挂着笑。经过治疗,谭爷爷的耐力明显恢复,可以长时间脱氧,并可以下地活动。
进入3月份,经过医疗工作者的努力,虽然住院率很高,但是整体治愈率不断提高,大形势开始向好的方面发展。3月6日,他们接到援鄂指挥部通知,随着鄂州市第三医院疫情向好发展,杨柯等5名专家组成员整体调回鄂州市,医院内科十病区继续进行救治工作。
所有的眼泪等到回家再流
整个2月份,鄂州市是灰色的。街道上没车没人没生活气息,就像《生化危机》中电影场景一样,一切都变得不那么真实。进入3月,一切都慢慢的恢复生机了,住院病人陆续出院,阳光变得明媚起来,封城的措施也由紧转松。
“一切都好起来了,此时此刻我也有点想家了!”杨柯感叹道。长期高强度压力和忙碌突然得到一丝缓冲,心里的悬着的石头卸了下来,人的注意力不自觉会转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身处前线的杨柯,最牵挂的人是他的爱人和两个女儿,他的爱人也在贵阳医养,担任护理部主任,同样在抗疫一线奋战了近2个月。
现在再回看妻子的那封信,杨柯这次看到了更多的内容:“明天就是情人节了,十年以来第一次过着没有你在身边的情人节,不知道没有巧克力的情人节,会不会很苦?”“记忆里都是和你离别时的那个情景,我们同时转身,我不敢看你的眼神。因为我和眼泪打了一个赌,这一次绝不流泪,直到你回来!”
“她是个坚强的女人,我不在家的这段时间没有流一滴眼泪,她说所有的眼泪要等我回到家的时候再流。”杨柯说到,声音中夹杂着一丝微颤。这个平素木讷的男人,此刻感官突然开窍,妻子深藏在信件之中的浪漫正像瀑布一样突然向他倾泻而来。
此刻让他揪心的还有两个女儿,其中大女儿已经上小学二年级,最是和父母感情密切的时候。2月底的,,大女儿长期没有见到爸爸,拿起电话不由分说地哭着喊:“想爸爸了,想爸爸了。”在病毒面前一向刚强的杨柯瞬间泪崩!
“一家人都学医,照顾家里的时间太少了!”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好好抱抱女儿,再不抱抱就怕突然长大了!”
3月暖阳已经渐渐有了热度,不知道杨柯的心是否也有过瞬间的融化,是否也曾遐想战斗结束后自己和妻子紧紧相拥,任由妻子将所有的酸楚和委屈化作眼泪倾倒而出;是否想过要三天三夜和女儿粘在一起,把以前所有许诺过的陪伴项目一次性全部兑现。可以肯定的是,在鄂州支援期间,他的内心必须要时常坚硬起来,因为战斗未止,他的病患还在等他。
杨柯跟随第四批贵州省驰援武汉医疗队平安抵黔
直到3月20日,经过连续52天的奋战,杨柯可以回家了。作为第一批贵州驰援武汉的医疗队,杨柯跟随第四批返回的队伍平安抵黔。然而,那份饱含浪漫的信,却因为害怕病毒感染,永远的留在了鄂州。
我以后还会一直做医生
目前,结束了医疗援助的杨柯医生正处于14天的医学隔离观察与休整阶段。利用这段“空闲”,杨柯对认真地对本次战疫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并且每2天进行一次疫情相关知识的线上学习与考试。闲暇时,他喜欢与家人、亲戚朋友聊聊天,享受难得的一身轻松。
杨柯:我永远是一名医生
能够作为中国义务人员的代表参与到全国性灾难抗战一线,驰援鄂州的经历是杨柯一生宝贵的财富。相比于从前以局外人的身份从历史书中旁观历史的波澜壮阔,这一次他走到了历史风暴的,,成了抗击新冠疫情历史中的一朵浪花。
“以前曾想过有机会就换行,经过这次这个事情以后,还是坚定了从医的这种决心。”这次经历让杨柯终身难忘,显然也将影响终身。
“医生的职业就是这样,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短暂的休息之后,杨柯还得回到本地的战场,他所在的医院以及中国铁建贵阳医养,都需要他。
中铁建公寓管理有限公司贵阳医养,庆祝英雄凯旋
据悉,杨柯早已将铁建医养,的一系列,工作计划纳入日程:为入住铁建国际城医养,的老人逐一进行入住前的专业评估;为危重症患者量身制定治疗方案,以“导师带徒”模式培育年轻医生;为前往铁建国际城医养,体检的各个单位出具体检报告;定期为年轻医生开设专业课程,每1-2个月带领大家深入学习一种病的发病原理及实操诊疗;每季度考核年轻医生的技能操作;定期为社区居民普及各类慢性病的认知与预防......下一步,他还打算每个星期再增加一次门诊。
虽然暂时远离了疫情的风暴,,人们看到的还是那个忙碌的身影。
杨柯与第三医院一线工作者在临时搭建的鄂州市雷山医院合影留念
52天的紧急驰援是杨柯第一次来鄂州,可是他从没来得及见过这座城市的真容。“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带着家人再来这里看看,看看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通讯员 张中伟 朱国庆 王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