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保险观念的普及,保险开始深入到更多人的生活中,但与此同时,另一种违背市场规律的不良现象,却在黑暗中悄悄滋生。近年来,通过“恶意投诉”、“钓鱼维权”等形式开展的“代理退保”产业,已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扰乱了保险业正常的经营秩序,也严重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此,中国银保监会及各地银保监局纷纷向消费者发布风险提示,警示“代理退保”黑产中暗藏的种种风险,并提示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保险观念,防范风险方能享平安保障。
“代理退保”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2020年3月1日,某保险公司接到客户张先生投诉,其在电话中情绪激动地质问工作人员,是谁泄漏了我的隐私?他人是如何知道保单解约了多少钱的?在工作人员的耐心询问下,张先生才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原来,他是和“代理退保”黑中介分钱时出现了分歧。
此前,张先生通过朋友找到宣称可“代理全额退保”的中介机构,希望通过该机构向保险公司投诉业务员销售时夸大保单贷款额度,从而达到全额退保的目的。但经该保险公司调查,业务员虽然存在夸张额度的情况,但根本原因是因为张先生本人的征信问题,导致保单无法正常贷款,因此保险公司将75%的保费退还给了张先生。
这与当时该中介“全额退保”的承诺不符,但对方仍要求收取30%的手续费,而张先生却因为未实现“全额退保”而不愿意支付中介费。但此时,黑产中介已经掌握了张先生的保单、身份信息、电话信息、家庭信息,才会出现隐私泄露的情况。
事实上,张先生遇到的“代理退保”中介,背后隐藏着一整条退保黑色产业链。这些不法机构打着“专业保险维权”的名义,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方式发布“可办理全额退保”信息,以怂恿、诱导等手段让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并以此收取消费者高额手续费。但其实,这些黑中介是通过曲解消费者保险权利,运用不正当的手段教唆保险消费者进行恶意投诉,威逼保险企业“全额退保”,并从中牟取利益。保险消费者若轻信,不仅无法实现“全额退保”,还会面临一系列损失,个人隐私信息也泄露无疑。
监管提示“代理退保”风险
针对“代理退保”黑产猖獗的现状,2020年4月9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
之后,湖北银保监局、浙江银保监局、黑龙江银保监局等多地银保监局、银保监会消保局陆续发布风险提示,警示“代理退保”行为存在以下三种风险:一是失去正常保险保障风险;二是资金受损风险;三是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代理退保”黑产不仅扰乱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更是严重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应注意防范此类骗局,切勿轻信黑产,踏入陷阱。
消费者如何防范“代理退保”风险?
面对“代理退保”黑产,多地银保监局相继出台多项举措,多家保险公司也逐步开展相关应对措施,筑牢针对“代理退保”骗局的防火墙。那么,作为消费者应该怎么做呢?对此,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广大保险消费者:
一、充分考虑自身保险需求,谨慎办理退保
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不同的人身保险产品其保障范围、缴费方式等有所差异。消费者退保后如想再次投保,由于投保年龄、健康状况等变化,可能会面临费率上涨、被拒保等风险。消费者应了解所购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保障功能、除外责任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根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谨慎衡量是否有必要终止保险合同。尤其要慎重对待所谓“退旧投新”“高收益”产品等宣传,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防止上当受骗。
二、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保单是重要的金融单据,包含重要个人信息,消费者要注重保护个人隐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不要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轻易转交他人,以免被非法使用,蒙受损失。如果受到不法侵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保护自身权益。
三、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
消费者如果对保险产品有疑问或相关服务需求,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的官方维权热线或服务渠道反映诉求,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正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