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各地要闻>正文

胡锦华:以创新铸“匠心”

时间:2017-12-29 11:23:07    来源:新讯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记中铁十六局集团豫机城际铁路一标项目经理胡锦华

  □ 本报记者 许霞

  “你看考勤、会议、质量管理、科技创新、施工安全、进度管理、施工管理文件、党建工作等分项模块,囊括项目管理各个方面。”中铁十六局集团豫机城际铁路一标项目经理胡锦华打开手机,如数家珍地向记者展示他们开发的项目管理软件。他说,刚开始软件公司也觉得十分困难,他依托自身的专业背景与软件公司深入交流设计,成功研发出这个系统化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

  这套涵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在中国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领域是了不起的创举。

  多年来,胡锦华始终保持着开拓创新的进取心,也正是这种创新精神,让他成为了隧道建设领域一个响当当的“大国工匠”。

  十余年磨砺锻造新时代工匠

  初见胡锦华,30岁出头的他文质彬彬,清秀、儒雅,而又不失豪迈。年轻有为的胡锦华,10余年来所获得的每一项荣誉,都与创新密不可分。

  2005年刚从学校毕业,为了让自己的技术理论与实际生产很好地相结合,胡锦华主动要求到施工一线工作。对工作的热爱和对专业的钻研,使他在工作中不断提升、完善自身能力,很快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得到同事、业主及公司的一致认可,受到多次褒奖。

  经过几年的历练,胡锦华走上项目领导岗位。2011年,任无锡地铁2号线土建工程12标项目总工程师期间,他带领现场施工人员进行科研攻关,提出了《地下连续墙穿越既有管线施工工法》,顺利地解决了管线未迁改而不能施工地连墙的难题,施工进度提前了近4个月,极大地震撼了无锡地铁业主,展示了铁军风采。

  自2015年10月担任豫机城际铁路一标项目经理以来,胡锦华率领团队初步形成13项科研课题、17项QC成果、4项工法、12个专利。

  近年来,胡锦华先后主持和参与了7项“高、难、新、尖”的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很多都是公司,承揽,可借鉴的经验比较少。他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善于学习,带领团队研发了多项新工艺、新技术、新发明,先后荣获国家和省部级QC成果奖7个,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

  融汇贯通冲击最前沿

  早在大学期间,胡锦华的第二专业就是计算机运用,又有多年的项目现场管理经验,如何把工程项目管理与计算机信息化融会贯通,他开始思考。当前,建筑行业大力推行BIM(建筑信息化管理)应用,但他发现缺乏全面的系统化运用。于是,他与软件公司共同研究,成功地将内业资料、物料信息、大型设备、管片生产、隧道施工、远程监控等多个系统板块整合到一个数据共享协作平台上,把手机上的应用软件与后台BIM系统串联起来,形成动态可视化的实时管理系统。初步测算,这一套管理系统的应用,就可从提升效能、降低成本等方面创造效益超过2700万元。 豫机城际铁路一标从中标到开工仅用了24小时,项目开工后,面对3.8公里的大直径隧道施工难题,若采用国外进口技术较为稳妥,但购价是国产盾构机的一倍还多。而国产盾构机虽成本低,但技术尚不成熟,且风险大,科研难题多。胡锦华带领团队日夜研讨方案,比较、论证、推翻再比较,一周后,胡锦华顶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决定选用国产盾构机,“国外可以生产高水平的盾构机,我们一样也可以!”

  为提高盾构机的施工效率和安全系数,在盾构机制造期间,胡锦华多次赴厂家研究刀盘布设,攻克技术难题。

  “中原一号”,这台采用目前国际上,进的间接式双舱气垫双回路控制技术的盾构机,蕴含了13项科技创新,20项专利,,在盾构机研发史上加装六轴机器人辅助作业和状态检测设备,同时加入了由中铁十六局自主研发云端软件,实现电脑和手机对盾构机数据远程监控,与其他盾构机数据交流,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填补了我国在超大直径掘进装备研制和应用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掘进装备已经达到,水平。

  在项目施工管理上,胡锦华不仅敢想敢干,而且敢于担当。他大胆创新管理理念,智慧化工地、科技化工地相继落地,不仅施工质量安全得到强有力的保障,还节约了施工成本,创造了效益,并勇夺河南省十项第一,业主单位3次致函表彰,还迎来了千余人现场观摩,为提高中国隧道建设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带来了积极影响,就连河南省副省长徐光到项目视察后,也给项目点了一个“赞”。

  胡锦华不断地以科学技术力量推进企业发展,为实现中铁十六局“中国地铁,”的宏大目标匠心筑梦、砥砺前行。  (来源:国际商报 记者 许霞)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