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婧
等位时有人为你送来水果和零食,吃饱了能到门口做美甲,洗手池边还有人为你递擦手纸巾……很多人对这样的温馨服务都不陌生。昨天,火锅界的“扛把子”海底捞正式敲钟上市,成为港交所迄今入场门槛,的新股,盘中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
“又眼睁睁地把一家企业吃上市了。”有消费者感叹。
根据海底捞发布的公告,此次全球发售4.25亿股,其中香港发售3820.8万股,国际发售3.86亿股,发售价每股17.80港元,每手1000股。这意味着,投资者,入场门槛费用达1.78万港元,约合人民币1.56万元,成为香港截至目前入场门槛,的新股。
昨天开盘时,海底捞报18.8港元,较发行价大涨5.6%,随后一路高歌猛进,,触及19.64元。但从上午9时40分开始,股价急转直下,随后才逐渐企稳,上市首日收盘价17.82港元,贴近发行价,市值为944.4亿港元。
海底捞在招股书中表示,募集到的资金60%将用作海底捞业务扩充,20%的资金用作开发和实施新技术。截至去年年底,海底捞已经拥有273家门店。今年,计划开设180家至220家新餐厅。登陆资本市场的海底捞将走上扩张之路,但经营管理能否跟得上,成为人们的担忧。去年夏天,海底捞北京劲松店被曝老鼠大摇大摆爬过后厨,今年6月,一位消费者又从麻酱里发现了苍蝇。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海底捞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海底捞的上市,说明重视消费者感受、重视服务的企业一定会受到产业端、资本端及消费端的青睐。但其成功上市的背后,也显现出海底捞以及整个餐饮行业的隐忧,门店开得越多,企业的“定时炸弹”也越多,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庞大的餐饮市场,市场集中度并不高,上市企业也是凤毛麟角。数据显示,作为火锅界的龙头,去年海底捞在中国火锅业市场的占有率仅为2.2%。截至去年,我国内地仅有15家餐饮企业在A股、港股和美股主板上市,25家企业挂牌新三板,上市以后也不大受资本热捧,市盈率整体较低。
业内分析,餐饮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标准化程度低,财务透明度低等原因,中国餐饮企业的资本化进程一直举步维艰。在海底捞上市之前,小肥羊曾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国内餐饮企业,鼎盛时期在国内的店面数量达到721家,但到2016年年底,店面数量仅剩下200家左右,小肥羊也早已被百胜收购。因此,在“后上市时代”,如何平衡高速扩张和高标准经营,对海底捞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