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监管出重拳整治支付通道业务。央行接连下发两份文件规范支付业务,在此背景下,首家聚合支付公司主动宣布全面进行自查。在分析人士看来,聚合支付等创新支付业务容易成为无证机构的“温床”,在严监管形势下,需要配合监管机构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聚合支付也面临着转型压力。
云付开展自查暂停商户收款功能
12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聚合支付公司云付主动宣布将暂停商户收款功能,云付App显示,将暂停商户收款功能,公司已经成立专项小组开展业务自查工作。据悉,这是自央行多项新规发布以来,首家主动宣布基于监管文件全面进行自查的聚合支付公司。
公告中称,为进一步配合央行217号文和281号文的监管要求,云付App决定自2017年12月27日0时起暂停商户收款业务,积极配合上游渠道方开展自查及整改工作。暂停期间,分润提现及相关账务处理工作不受影响。
云付公告中提到的217号文和281号文为《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的通知》(217号文)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281号文)。在今年11月13日,央行下发217号文,严查持证机构为无证机构提供支付服务行为,并明确了时间表,要求今年12月底之前持证机构完成自查自纠工作。12月21日晚间,央行再发了281号文,加强支付创新业务监管。
据悉,云付是由百事易(福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的移动无卡支付系统。百事易(福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为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机构、行业客户和投资者提供金融支付、账户托管、投资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2015年,百事易已为全国逾百万小微企业提供支付服务。
聚合支付成无证机构温床
随着支付方式的快速发展,聚合支付这一模式也逐渐升温,机构通过把不同的支付方式集合在一起,为商户和用户提供服务。简单来说,第三方支付是为银行和商户之间提供服务,而聚合支付是在第三方支付和商户之间提供服务。但其中有些公司打着聚合支付的旗号从事“二清”行为,产生较大的交易风险及资金安全风险。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薛洪言表示,央行的两份文件很大篇幅都放在无证支付乱象的治理上,聚合支付平台定位于收单外包服务机构,但一些平台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超越了这一边界,涉嫌无证经营,比如一边通过大商户模式连接持牌支付机构,一边涉足特约商户审核等核心收单业务,有些甚至进行内部资金清结算,涉嫌二清。在严监管形势下,需要配合监管机构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现实中已多次发生无证机构挪用商户结算资金或持卡人预付资金、“跑路”的风险事件。如北京万资伟业支付技术有限公司失联、济南全民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失联、宁波甬路通达科技公司卷款跑路等。
监管重拳整治支付通道业务
事实上,此前监管层也下发过有关支付行业的规范通知,2016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就曾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分析人士表示,此次监管在一个月时间内再次下发两份监管文件,是2016年10月以来支付行业专项整治工作的延续与进一步升级。
在监管收紧的背景下,已有多家银行下发通知对支付通道和商户进行整理整顿,部分银行已经关停支付通道,特别是聚合支付公司从银行对接的通道基本上将全部关停。对于聚合支付未来的发展,薛洪言认为,聚合支付作为一种模式创新,有效解决了因第三方支付机构二维码未能互通导致的市场拓展难题,具有积极意义。不过,随着网联面世和第三方支付业务切入网联,未来行业内有望出现统一的二维码标准,届时聚合支付相对单个支付机构的聚合优势便不复存在,需要探索新的转型发展方向。北京商报记者 刘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