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水上环卫工”40℃高温下作业 守护300万人用水

时间:2017-07-31 14:12:22    来源:华西都市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曾经,仁寿是一座缺水之城,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下雨水外下雨水外流流,,无雨吃水愁无雨吃水愁,,十年有九旱十年有九旱,用水贵如油用水贵如油”

  如今,仁寿引黑龙滩水入城,后辈们念叨的打油诗变成了这样:

  “天干不见干天干不见干,,有了黑龙滩有了黑龙滩,,昔日望天田昔日望天田,今天米粮川今天米粮川”

守护300万人用水

  黑龙滩美景如画。

  黝黑的皮肤,橘红色的救生衣,汗水浸透的脸庞,还有那摇曳的船只……7月30日,一条微博让仁寿黑龙滩的“水上环卫工”在网上火了,他们顶着40℃的高温在水面作业,一个“水上环卫工”每天要喝下十多升水。

  仁寿无江无河,曾是一座缺水之城,在黑龙滩修建前,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下雨水外流,无雨吃水愁,十年有九旱,用水贵如油”。如今,仁寿引黑龙滩水入城,不仅解决了吃水问题,还建成了城市湿地公园。水库的这一汪清水承担了仁寿县全域、眉山市中心城区、乐山市井研县近300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对于这些挑战高温极限的“水上环卫工”来说,他们知道这汪水的珍贵,因此他们每个人说得最多的是:“我们是缺过水的地方,再难也要守好这库水,只有缺过才知道珍贵。”

黑龙滩美景如画。

  7月28日,水上环卫工正在作业。

  高温下护水

  皮肤被晒得黧黑

  一人一天喝下10多升水

  7月30日,成都向南50公里,仁寿县黑龙滩水库,远山如黛,近水微澜。60岁的李梦怀草帽半掩,身穿黑褐色短袖上衣,但太阳在他身上留下的黧黑肤色,竟让人难以分辨哪是袖口哪是手臂。

  李梦怀和50岁的队友李书平寻找着水面上的一切漂浮物。船只摇曳在水中,反反复复左右调转,顺水漂散的玉米秆终于被打捞干净,50斤有余。李书平启动船只马达,两人继续沿湖岸前进。

7月28日,黑龙滩打捞人员顶着烈日清理湖面上的玉米秆。

  7月28日,黑龙滩打捞人员顶着烈日清理湖面上的玉米秆。

  2015年1月成为仁寿县华承保洁服务有限公司员工前,两人都是黑龙滩的守鱼人。现在,他们是黑龙潭的“水上环卫工”,专注于保护水。黑龙滩水面面积24平方公里,有3361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由李梦怀在内的24个固定保洁人员,每天清理水面漂浮垃圾。这意味着,两人为一组的保洁队,每天负责的水面卫生有2平方公里。

  将水面漂浮的玉米秆清扫解决完,李梦怀得到片刻休整,他拧开水杯,狠狠灌了几口,哪怕高温已经把凉水烤热,却也是小船上最解渴的饮品。3升装的塑料水杯,入夏以后李梦怀每天需喝3杯以上。

仁寿湿地公园。

  仁寿湿地公园。

  “在水面感受到的温度比地面更高。”四川省都江堰黑龙滩灌区管理处综合执法科科长梅建聪说,因为水面折射作用更甚,加之无遮无拦暴露在阳光下,“水上环卫工”的体感温度远超40℃,“往往达到身体的耐受极限。”

  打油诗之变

  当年修水库不易

  护水人发誓将水“守好”

  黑龙滩水岸沿线共计328公里,水面保洁每个月接受的各级检查不少于5次。仁寿县华承保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阙兴海说,根据责任划定,海拔484米以下的区域都是水上保洁范畴,也就是说,当水面高度超过海拔484米时,李梦怀等人捡拾垃圾主要是打捞水面漂浮物,而当水面高度低于海拔484米时,沿岸裸露地上的垃圾,也得一并清理。

  这些“水上环卫工”大多是本地人,都知道黑龙滩水库当年是怎样建起来的,有些人甚至早年还亲身参与过修建水库,工人们说得最多的是:“我们是缺过水的地方,如今水有了不缺了,就更要守好。”

  47年前,13岁的李梦怀就曾拿着錾子参与黑龙滩水库的修建,他仍记得当时修库的不易:“10里之外,都能听到黑龙滩工地的声音,光是维护抬运石料的秩序,都是每50米安排一个人。”

  “下雨水外流,无雨吃水愁,十年有九旱,用水贵如油”,父辈嘴里的老话,李梦怀记忆深刻。现在,李梦怀教给后辈的打油诗变了,“天干不见干,有了黑龙滩,昔日望天田,今天米粮川。”

  在黑龙滩入库渠道口,一座机械化操作的拦污栅专门用于对上游来的漂浮垃圾进行拦截打捞。从2014年4月投用起,赵宗礼就开始在这里上班,他和另外7个同事一起,24小时不定时清理拦污栅前的垃圾。梅建聪介绍,黑龙滩水库以引蓄水为主,从都江堰至此的引水渠道长达186.5公里,途经成都市区,沿途共有乡镇几十个,每年通过引水渠道带来的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等漂浮垃圾,绝大部分被拦在拦污栅外。

  查处三无船

  手机上交再行动

  不让人情关系影响执法

  为了守好这一库水源,仁寿的水面执法也是极其严格,一段7月25日的视频讲述了当地查处三无船只的场景。来自海事、水资、航管、船管、渔政、公安等部门的30多名执法人员,组队执法前先上交手机,保证执法过程中不受任何外来干扰。

  “等一下,等一下。”“不要拖。”“我们马上处理,通融下嘛。”……当三无船只被拖车拖走时,此起彼伏的呼唤声在黑龙滩水库沿岸响起,20多个本地老乡追着拖车奔跑,急于叫停车队。坐在车内的黑龙滩灌区管理处综合执法科科长梅建聪和黑龙滩镇人民政府副镇长苏世军不动声色,哪怕后面追车的人里还有自己熟悉的面孔。

  “三无船只的船主一般请当地人帮忙照看船。”梅建聪说,为了避免老乡说情,他们在船只收缴后会立刻拖到销毁点拆除,行动迅速,不让任何人情关系影响执法人员,“一来是想打电话找关系的人根本联系不上,二来销毁快速不拖沓,不给任何通融的机会。”

  当天,20多个追车的老乡终究没有成功,在销毁现场亲眼看着船只被处理,“其实这是好事,他们能看到执法过程,知道这些船被怎么处理了,也是监督我们工作。”

  还水库宁静

  取缔周边鱼塘

  取水口周边禁止人畜活动

  7月30日下午6点,苏世军还在黑龙滩的眉山市取水口忙着。根据两天前政府工作会议的部署,黑龙滩的市、县饮用水取水口周边200米范围内,将全面禁止人畜活动,“8月2日前全部拆除、搬迁。”苏世军说,相关执法人员同时将对取水口500米范围内的建筑进行排查,如果污水排放不达标,也将全面整改或拆除,“如果生活污水或者雨水直排到水库,就不行。”

  同时,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黑龙滩镇政府了解到,9月30日前,位于黑龙滩入库渠道的一处水力发电站也将被取缔。此外,水库周边的700多亩规模化养殖的鱼塘也将在9月30日前取缔。苏世军说,目前这些鱼塘的鱼已经捕捞完毕,下一步将改造成为生态景区。

  引水入城

  曾经的缺水之城

  现在建起湿地公园

  在仁寿县城乡和住房建设局局长辜文超看来,当地为保护黑龙滩水质所做的努力,都是缺水之城的爱水之情,哪怕在距离水库15公里的仁寿县城,亦能感受到人们对黑龙滩水的厚爱。

  从辜文超的办公室望出去,能远眺县城水体公园一角。2015年,仁寿县启动引水进城工程,从黑龙滩东干渠开凿出口,利用自然落差把水引到县城新区,以水体公园为起点,沿10公里水路依次打造湿地公园、文化公园、响水六坊公园。

  “一条水路串起四个公园。”辜文超说,对水的渴望经历满足温饱到慰藉精神需求,是仁寿人的共同追求,“这项工程推进和建设期间,相关部门联合召开过几十次工作会,几乎没有出现过争议。”人心所向做一件事,辜文超仿佛看到了47年前修黑龙滩水库的情景。

  2016年初,湿地公园一期作为最早建成的具有接待能力的亲水地,一开放便迎来“开门红”。据县住建局统计,每天到公园的人次超过10万。仁寿县城常住人口40万,意味着全城1/4的市民都来了。从公园开放到今天,县城居民郑君仙每天晚饭后都去湿地公园和水体公园散步,也热衷于把到访自家的亲戚朋友都带到公园去,她觉得那里是绝对的好地方,既能自己享受,也拿得出手推荐给客人,“黑龙滩来的水,干净得很。”

  黑龙滩汩汩的流水像一枚绣花针,在城市的长衫上绣花,每一针,都是一滴活水的呼吸。一条河流有多好,一座公园就有多美,到公园里来的人,爱就有多绵长。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媛莉 见习记者 罗田怡 实习生 梁童童 摄影雷远东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