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年轻人住进养老院 用“智”更要用“心”

时间:2018-08-28 10:55:2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最近,杭州一家养老院来了些年轻面孔——他们每月只需花300元就能租住养老院单间,在享受低租金的同时,这些年轻人需每人每月在院内完成20小时的志愿助老服务。

  年轻志愿者发挥各自所长陪伴老人,作为回报,院方则提供性价比极高的住宿。权衡下来,这不失为一种双向解决问题的积极尝试——既纾解了年轻人住房之困,也为补齐养老服务短板提供了创新思路。

  年轻人住进养老院,首要解决的是现阶段养老服务中“精神养老”层次缺失较多的难题。养老之重,不仅在于身体健康护理,精神陪伴也不容小视。空巢老人需要的不仅是照顾,更是交流和倾听。一句“常回家看看”,唱出的是老人望儿孙能多些闲话家常、共承欢于膝下的殷殷之盼。年轻人带来了朝气、新鲜,与老人在相处中成为朋友。一面是精神矍铄、一面是风华正茂,不正一种别样的,组合吗?


  与此同时,300元的月租,与同地段2000多元的房租相比,让年轻人的租房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诚然,受制于实际情况,有些养老院床位紧俏甚至“一床难求”,遑论“年轻人入住”。但对于位置偏僻、床位富余的养老院来说,混龄居住有效利用了闲置的公共资源。只要院方严格审查志愿者的背景,这样的创意值得借鉴。

  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截至2017年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41亿,占总人口的17.3%。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之下,如何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丰富养老方式,成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让年轻人住进养老院,“新”在变换了思考角度。养老服务人手短缺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这次,养老院用床位做“报酬”,交换助老服务,着眼的就是青年人在大城市中的住房痛点,这从志愿者入院审核规定“在滨江工作满一年以上、在市区没有住房”中,即可见一斑。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释放出来,通盘考量如何促进养老机构持续性发展,并从供给侧入手,既提供了更精细化的养老服务,也合理满足了双方需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助老换住宿”的探索中,如何保障高质量的助老服务是关键。之前上海也进行过类似尝试和探索,但由于服务质量未达预期,助老的期望逐渐流于便宜的“公益房”,志愿者为低房租而来,已离最初“真心陪伴”的目标相去甚远。

  通过完善制度设置来保障志愿服务的质量,让服务的优劣有度可量,让萍水相逢的忘年交在一方天地内能共享别样天伦。温暖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用“智”更要用“心”,这或许才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里所含的深意。

  孙亚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