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撂荒地变“绿色银行” 贵州黄平做足“牛”文章

时间:2018-04-27 09:23: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撂荒地变“绿色银行”贵州黄平做足“牛”文章

  昔日荒山荒坡,而今绿草茵茵。 郭文华 摄

  中新网贵州黄平4月26日电 题:撂荒地变“绿色银行”贵州黄平做足“牛”文章

  作者周燕玲 杨正洪

  “这里以前是撂荒地和包谷地,现在变成了600多头肉牛的‘大粮仓’。”望着不远处一片绿油油的牧草,贵州省黄平县一养牛基地负责人张靖说,荒地种上优质牧草不仅保护生态,还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黄平是,贫困县,现有近6万贫困人口。近年来,该县利用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做足“牛”文章,壮大“牛”产业。

  走进张靖的种草养牛基地,记者放眼望去,山腰及半山腰地带一排排高约1米的牧草整整齐齐,一垄垄绿油油的青草沿着地势起伏连绵。

当地村民在地里锄草。 郭文华 摄

  当地村民在地里锄草。 郭文华 摄

  在山脚下的一片平地,十多名中年妇女头戴草帽,一字排开的拿着锄头在地里锄草。正在地里锄草的张桂琴抬起头感叹到:“如果这里不发展种草养牛,穷日子不知道还要过多久”。

  张桂琴家4口人,两个孩子都分别在读大学和高中,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自从2017年她家把所有的田土流转给种草养牛基地后,不仅能在家门口“上班”,日子也是越过越好。

  锄草休息间隙,张桂琴给记者算起了收入帐:“2017年我和丈夫一共从公司领了5万多元工资,土地流转金3200元,贫困户分红股金2000多元,再加上丈夫农闲时到附近做点零工,年收入至少在7万元以上”。

  黄平县农业局局长龚学文介绍,黄平县全年的牧草总产量已达200多万吨,不但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还解决20多万头牛的“口粮”问题。

  种草养牛不仅使黄平县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让昔日裸露的荒山披上“绿衣”,也让贫困户尝到增收致富的甜头。

黄平旧州种草养牛育苗基地。 郭文华 摄

  黄平旧州种草养牛育苗基地。 郭文华 摄

  家住黄平县谷陇镇火车站村的潘光良,以前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他把自家土地流转给该村枫香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草后,夫妻俩便在合作社务工,每人每月工资2000元以上。

  “通过‘特惠贷’,贷款5万元入股村里的合作社养牛。”潘光良笑着说,今年年收入预计能突破10万元。

  目前,黄平县共有养牛专业合作社120多家,建成万头牛场1个,千头牛场2个,2017年带动贫困人口7200人实现脱贫致富。

  “计划到2020年完成种植苜蓿、杂交狼尾草6.0万亩,牛存栏数19.3万头以上。”黄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袁尚凯说,要把种草养牛产业建设成当地脱贫致富、,惠民的“绿色银行”。

  黄平县通过发展种养殖业叩开脱贫之门,是贵州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2017年贵州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5万余个,带动2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正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