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农历二月二:大青山脚下延续近300年的龙灯文化节

时间:2018-03-19 13:58: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图为龙灯节民俗活动现场。乌娅娜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3月19日电 题:农历二月二:大青山脚下延续近300年的龙灯文化节

  作者 乌娅娜

  18日是中国农历二月初二,当日晚8时整,随着一条18米长的“龙神”正式出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古路板村的龙灯文化节进入高潮。

  图为“神龙”。乌娅娜 摄

  这个位于大青山脚下不足800人的古老村庄里,村民自发组织的“二月二龙抬头”民俗节已经延续了近300年,每年都会吸引方圆数十里甚至上百里的上万市民、农民到此参加活动,祭神龙、观笼灯、游九曲、赏灯山等习俗寄托了民众对于来年风调雨顺的美好祝愿。

  古路板龙灯文化节2017年入选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项目传承人卜有良向记者介绍,整个活动包括请龙、饰龙、出龙、舞龙等环节,从农历正月二十三持续到二月初四。

  图为当地民众参与龙灯节民俗活动。乌娅娜 摄

  卜有良进一步解释道,所请的龙是上年活动后送到龙王庙卧龙处的龙。“请龙是将龙从村西的龙王庙遗址卧龙处请到村里宽阔的地方,以便装饰、裱糊。请龙时,由龙班子牵头,民乐队鼓乐喧天开道,村民随从,浩浩荡荡到卧龙处,由龙班子的班主主持请龙仪式,致请龙词,敬纸献贡品,点燃旺火,燃放爆竹,由10人将龙体请起。在鼓乐声、爆竹声中将龙请到村里空旷的地方,放在专门设置的木架子上,以便装饰、裱糊。”

  “这条龙是青龙,所以在饰龙时,只是在龙的耳、角、眼、爪、掌等部分用些彩色纸,整体风格是淡雅的,农历二月初一傍晚太阳落山前,将裱糊崭新的龙送到龙王庙遗址卧好,俗称‘卧龙’,待二月二正式出龙。”卜有良说。

  18日晚,记者在“出龙”现场看到,首先是隆重热烈的“起龙”仪式。民乐队在卧龙处奏响喧天鼓乐,燃放爆竹、点燃旺火。村民带上贡品,自发汇集在卧龙处,恭敬地等待起龙这一神圣庄严的时刻。

  龙班主主持起龙的仪式,发表起龙词,内容为感恩神龙,祈祷风调雨顺、和谐太平、安居乐业。由村里品行好、口碑好、威信好的10人组成的龙班正式起龙。

  图为当地民众跟随“神龙”游九曲。乌娅娜 摄

  已经连续5年担任起龙角色的当地村民巴图告诉记者:“虽然整个过程需要5个多小时,但是作为出龙人是一种骄傲,也很荣幸。”

  “起龙”后,龙随鼓乐声下山入村,人流跟随“神龙”一起游九曲。当地也有转龙肚皮的古老传统习俗,即从龙头下开始,游人的头部和肩部贴着龙肚左右穿行于龙的尾部,寓意沾了“龙气”,能祛病生福,身体会有龙体的强壮和气质。“神龙”所到之处,临街的各家各户都会在大门口点燃旺火,备好供品,燃放爆竹,祭拜神龙。

  活动将持续到深夜,送龙回龙王庙遗址后,才会结束。

  如今已开始培养下一代传承人的卜有良感叹道:“我从18岁开始参与这项民俗活动,今年已是第37个年头,我希望这项活动能继续传承发扬下去,以寄托民众的美好心愿。”

  参加活动的市民张涛表示:“以前只是听说过农历二月二这天的习俗,但是从来没有参与过,在了解了民俗活动的同时,也看到了新农村的变化,非常有意义。”(完)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