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红光白云村坝坝宴厨师正在烹饪美味的“九大碗”。 肖鹏 摄
中新网成都2月8日电(王爵 肖鹏)记者8日走进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白云村,在一小区楼下的大型广场上已是欢歌笑语,酒菜飘香,整整180桌的坝坝宴就摆设在此。这是郫都区红光街道白云村村委会联合多利农庄项目专门为上千名村民举办的“村民回迁暨迎春欢聚盛典”主题活动,用传统坝坝宴的方式,庆贺新村的建成和喜迎新的一年。
经过厨师精心调配的砂锅炖猪蹄。 肖鹏 摄
64岁的薛成达,早上起来,穿上新衣,理好发,感觉自己年轻了好几岁,招呼老伴赶紧拿出“福”字,新家刚装修好搬进去,也许还有点点不适应,薛成达和老伴选了一阵方位,终于贴好了福字,“贴了福字,下楼吃坝坝宴啰。”白云村新村的落成,正是郫都区作为全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结出的硕果,首批603户村民搬进了统规统建的花园小区,同时统规自建小区的建设也即将动工。
“咸烧白蒸好嘞,上桌!”上菜师傅吆喝着,在一张张圆桌之间穿梭,奉上一盘盘热气腾腾的佳肴,24道传统家常菜,富含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薛成达一家和邻居们围坐在圆桌旁,一边欣赏精彩的文艺表演,一边享受传统“九大碗”的美味,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新房的装修。
蒸锅即将出笼。 肖鹏 摄
2017年12月24日,白云村新村建成,分房工作持续进行了两天,薛成达和老伴刘德秀如愿地分到了二楼的两房一厅,南北通透,采光明亮。“喜欢得不得了,赶紧就装修了。”在儿子、媳妇的鼎力支持下,薛成达的新家用了不到一个月就装修好了,风格简洁温馨。“家里干净,小区也漂亮,就是穿绣花鞋出门也不怕脏哦。”说起新村,刘德秀满脸的骄傲。
上菜啦。 肖鹏 摄
住进了新房,一家人的收入也稳定增长。土地流转给多利农庄项目后,按照“双700”的标准,薛师傅一家5口有了一年一万多元的稳定收益,此外,薛师傅和老伴在小区做点绿化工作,儿子在多利农庄项目从事工程施工,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其他的我说不来,现在的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薛成达对记者说。
坝坝宴必不可少的凉菜。 肖鹏 摄
记者了解到,多利农庄项目的创新发展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方式,更多的为农民带来了多元化的持续增收渠道。农民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每年可获得稳定的双700保底收益2000多元(700斤大米+700斤小麦,以市场中等价折算现金),农民在多利农庄产业园区务工可获得工资性收益人均3万余元,合作社生产经营性收益分配可为农民带来户均720余元分红,农民通过参与土地整理可获得人均3.5万元的补偿金。另外加上农民家庭经营、外出务工和转移性收入,统计显示,2017年白云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26070元。
村民们干杯喜迎新年。 肖鹏 摄
郫都红光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让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目标,举办坝坝宴不仅为了庆祝回迁房交付和喜迎新春,更能让村民们凝聚在一起,形成共同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合力”。按照打造“田园、乐园、家园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的目标,将白云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环境优美、居家幸福的美丽新村,不仅需要企业助力,更需要全体群众共同参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