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广西龙胜梯田景区“两栖农民”年终分红:千人分得530多万元
中新社桂林2月8日电 题:广西龙胜梯田景区“两栖农民”年终分红:千人分得530多万元
作者 赵琳露 唐梦宪
全村264户、1212人,年终分红5316262.81元(人民币,下同)。这是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景区大寨村村民获得的“年终奖”。通过发展旅游,当地村民如今成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
2月7日,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景区大寨村村民领取年终分红,全村264户、1212人共分得530多万元人民币。中新社记者 唐梦宪 摄
2月7日是大寨村旅游年度分红的日子。现场码着一沓沓崭新的人民币,村民们早早在此排好队,等着领钱。
村民潘应芳一家今年分得最多,有4.7938万元。年近七旬的他跟老伴拿到钱,笑得合不拢嘴。潘应芳说,这比去年多了四千多元,一家人又可以过个好年了。
通过发展旅游,当地村民如今成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中新社记者 唐梦宪 摄
龙脊梯田地处海拔1916米的崇山峻岭深处,有“世界梯田之冠”的美称。这里集中了侗、瑶、苗、壮等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习俗民风,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2003年,大寨金坑梯田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村委与旅游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发协议,村民负责种植水稻和维护梯田景观,旅游公司每年将门票收入的7%返还大寨村,给村民分红。
“绿水青山,现在真的成了金山银山。”大寨村支书潘保玉感慨,村民们靠着旅游业走上了致富路。曾经的“空壳村”如今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旅游村,不仅摘掉了多年的“穷帽子”,还入选了“中国经典村落景观”。
潘保玉说,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700元。当时流传的民谣“半边铁锅半边屋,半边床板半边窝”,形象地说明了村民的生活状况。
2月7日,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景区大寨村村民领取年终分红,全村264户、1212人共分得530多万元人民币。中新社记者 唐梦宪 摄
随着旅游开发,外来游客逐渐增多,大寨村的村民陆续开起了农家旅馆、销售工艺品,富了起来。在外打工的村民也陆续回到村里吃起了“旅游饭”。2004年,大寨村接待游客3.2万人次。到2017年,游客接待量超过65万人次,村民的人均收入也超过了一万元。
如今走在大寨村,一幢幢吊脚楼古色古香,农家旅馆、私家车随处可见,村里还建起了观景平台、民族歌舞场等,网络信号全覆盖。
55岁的瑶嫂余安珍说,“现在种田比外出打工赚得多。”几年前,她外出打工的两个儿子回来,如今一家人经营着农家旅馆,做着旅游生意,一家人年收入近20万元。
春节前,平安壮族梯田、龙脊古壮寨梯田景区内的村民也将陆续领取年终分红。
桂林龙脊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陆思远表示,梯田是景区的核心旅游资源,按比例给村寨分红是为了提高村民保护梯田的意识。今年公司给农民的分红共计近1000万元。
大寨村是当地探索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依托当地生态优势,越来越多贫困户享受到了生态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据统计,2017年全年,龙胜县接待游客量达739.77万人次,旅游总消费77.39亿元。2017年,龙胜完成贫困户脱贫5384户2.1093万人,认定脱贫村25个。
近年来,中国官方着力推进乡村旅游,推广“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十三五”期间,中国旅游扶贫目标是每年实施200万贫困人口通过旅游业发展实现脱贫;到2020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