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有支“代购队”
“代购”,这个在网络盛行的词语,如今也被丰台区东高地街道西洼地社区的老人们经常挂在嘴边了。“有什么需要买的东西跟他们说一声,登记一下,就能给送到家门口。”作为一支成立10年的义务“代购队”,从酱醋油盐菜到药品、日常用品,40多名社区志愿者帮着那些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提供代购、代办等服务,满足了社区老人的基本生活服务需求。“10年买买买,满是情意和情怀”,一些“王牌代购”说,尽管现在我们也已经七八十岁了,但依然会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
找便宜
排队1个多小时“抢”了4盘鸡蛋
早晨6点半刚过,“代购”滕辉奶奶就出门了,拉着小购物车,车里放着促销海报,到小区门口坐上运通115路,直奔位于西南四环科丰桥的欧尚超市。
“我们楼门里的李奶奶,84岁,和我是同年同月同日来的303所,现在行动不便,买东西基本都是我帮着,她家里鸡蛋快没了,我看了促销海报,鸡蛋3.58元一斤,我们小区菜店的鸡蛋5.2元一斤,跑一趟吧,咱得给人挑那,的。”滕奶奶拍拍胸前挂着的老年卡:“我们有的是时间,坐车还不花钱。”
别看滕奶奶满头白发,可走得真不慢,不到7点半就来到欧尚超市门口排队,等着进去,鸡蛋。门一开,滕奶奶熟门熟路地快步走向促销区,一次只能买两盘鸡蛋,她排了两次队。“买4盘,我和李奶奶各一盘,还有另外两家,我估计他们鸡蛋也快吃没了,一堆儿买了。”前后排了一个来小时的队,滕奶奶终于将4盘鸡蛋收入囊中。
鸡蛋放进小购物车里,滕奶奶赶紧坐公交车回家:“有一次我骑着三轮车帮人去东高地那边的超市买促销白菜,一次只能买4棵,我前后排了3次队,到家都12点多了,把我们家那口子急坏了,跟我约法三章,必须得中午12点前回家。”这回滕奶奶到家还不到10点,没顾上喘口气就给那几家送鸡蛋去了。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的10年中不时重复着,代购蔬菜粮油副食,志愿者们不仅要买到,更要买好。为了替大家省十几元哪怕几元钱,他们经常一大早6点多就背上包、拉上小购物车去超市排队,等着开门冲进去,特价物品。
“722所的豆腐”许多老人都爱吃,去一次就买20多块;单位食堂的馒头暄腾,一买一大兜;干酵母用的人家多,一买几十袋;桶装醋促销,小购物车拉了7桶把轱辘都压掉了;还有曹奶奶的药,大夫一次不给多开,20天就得跑一次……西洼地社区代购队队长潘玉柱回忆说,代购值班记录本写得密密麻麻的,买的都是家长里短就手用的东西,志愿者们奔波过多少次根本数不清。
买情怀
跑了6趟市场买回上百包老丝袜
如今西洼地社区的生活服务业态不断完善,引进了菜店等服务设施,老人们买菜什么的都很方便,但是“代购”服务一直没有停歇,而且经过10年磨合,代购队的志愿者们大多有了相对固定的服务对象,除了日常生活用品的“顺手买”外,“代购队”还经常给老人们代购一些充满情意和情怀的物品,老街坊们一起“想当年”。
李正芬奶奶也是代购队的主力队员之一,今年已经75岁。“您帮我买的这个袜子穿着真舒坦。”遛弯碰到老街坊,一句话,李奶奶就非常有成就感。现在西洼地社区不少老太太都穿着她代购的老式丝袜。
那是去年夏末,几个老街坊聊天说特别怀念、老式丝袜,现在的丝袜袜口太紧,穿着不舒服。这次闲聊就入了李奶奶的心。老式丝袜还有没有呢?李奶奶就奔了丹陛华小商品市场。没想到,这款丝袜还真让李奶奶找到了,宽松的袜口,有点儿像针织的料子,就是年轻时穿的那、。货比三家,李奶奶在一家摊位上砍到了,价,10元一包,不过最少得买10包。李奶奶高兴地买了丝袜就往家赶,结果一不留神还撞到了一个广告牌上。
完成了代购任务,虽然付出的“代价”有点儿高,李奶奶还是很高兴。“太受欢迎了,10包根本不够分,还有人想要,我就再跑丹陛华。回来又有人听说了找来,一发不可收拾。”为了这款丝袜,两个来星期的时间里李奶奶前后去了6次丹陛华,买回了上百包袜子。
“有人说我,李正芬你腿不值钱!”风趣的李奶奶拍拍自己已经老迈的腿说:“,还走得利索,你提出来我就动。”
滕奶奶代购排叉也是缘于聊天。有一次老街坊几个聊得正欢,一个老北京拎着一袋排叉过来给大家分享。几个老人吃着都觉得好,就是年轻时的那种味道。可是一问地儿,卖这种排叉的店铺在北海西门那儿呢。滕奶奶挂上老年卡又出发了。早上7点多从社区门口坐上快速公交,到前门换乘59路,在西板桥站下车,打听着找到北海西门的那家店铺。
“8块钱1斤,人家按袋拿,称重,我买了4袋,还得把每袋的价钱记好了。”滕奶奶说,返程的时候59路车人太多,挤上去排叉不得碎了?我等了两趟才上车,还没有座位。“我一手拎着袋子,一手拽着横杆把手,其他的袋子放在双脚之间,防着被别人挤碎了。”虽然一路挺艰辛,不过滕奶奶说,回来看着老街坊一起品味当年的味道,成就感还是很强的。
新生代
“代购队”增加了“网购”业务
东高地、西洼地,像社区的名字一样,西洼地社区曾经是一个社区服务的“洼地”。社区在南苑路三营门东北,周边几乎没有像样的居住区和商业配套设施,就像一个“孤岛”一样。
西洼地社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原来是一所技校,后来发展成为北京航空机械精密研究所,有居民3400多人,基本都是所里的职工和家属,老龄化严重,社区老人有900多人,其中有近400户是空巢家庭,还有70多位独居老人。
“那时候我们社区里没有菜站,离哪儿都挺远,买菜啊、副食粮油什么的得坐公交车到东高地菜市场,单程都得要十几二十分钟。”西洼地居委会主任任正昊告诉记者,2007年社区党委组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义务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购物,2008年又拓展服务建立了“居家养老互助会”,设置了理发、代购、拆洗、陪看病、陪聊天等服务队,起初“代购队”有40多名志愿者。
10年过去了,西洼地社区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已经离不开“代购队”,以“代购”为纽带,志愿者们和很多空巢老人成了密不可分的朋友。但是10年的光阴,不少志愿者也从当初的低龄老人变成了高龄老人。现在,“代购队”也来了新生代。
“80后”西洼地社区社工唐曦鋆就是其中之一。她告诉记者:“去年年初,一位老人说了件事情,他喜欢拍照,可照片多了放在手机里怕丢了,听说有个东西叫U盘能存照片,就跟我咨询上哪儿买,大概多少钱。”唐曦鋆回忆说,现在的年轻人哪个不会网购啊?我就帮着老人上网查了一下,老人就拜托我网上下单买了。
后来这个事情就传扬开了,隔三差五就有老人来居委会寻求帮助。老人们网购以服装居多,“老人买衣服本来就难,图舒服,去不了现场,怎么帮着买呢?”唐曦鋆告诉记者,打开网页搜索出老人想要衣服的类别,各种各样中老年款的衣服可劲儿挑,还号码齐全。有需要问的,她就帮忙问客服了。
任正昊说,渐渐地他们也发现网购能够弥补代购队的不足。“比如一次一位老人找到居委会,说是想找人帮忙买个蒸锅,可蒸锅体积挺大,代购队买了往回拿也挺困难的,我就跟她建议能不能在网上买。”任正昊说,点开手机上的网购平台,直接就挑选了,还能直接把锅送到家里,老人收到锅后特别满意。
“既能让老人看到东西,物品还能直接送到家里,而且可以购买物品的种类也多,体验过网购的老人都说好。”任正昊表示,下一步社区将完善、丰富“代购队”的服务模式,引入更多的年轻志愿者,帮助老人网购,让老人的生活更加方便。
本报记者 孙颖 文并摄 X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