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气象服务,和中国天气网推出“全国,‘蚊子出没预报’”,专家综合分析气象要素和蚊子生长环境特点,将预报等级分为较少、正常、较多和多四个等级。“蚊子出没预报”具有一定创新性,蚊子密度也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气温、降水、环境和人群数量等。(7月9日《北京青年报》)
外出旅游或户外活动时,遭受到蚊子的袭扰,令人沮丧。同时,蚊子有传播疾病的作用。因此,在天气预报当中,通过气象条件对蚊子出没影响进行分析预报,这种做法既可满足民众的需求,又可以预防和控制疾病。这项服务此前未曾出现,因此让人格外感到新鲜,也产生疑问:蚊虫叮咬不过是一件小事,如此细致的服务是否有必要,是否可持续呢?
其实,相似的新鲜感和疑问在几年前也曾出现过,当时全国多地的天气预报当中都出现“穿衣指数”这项新的内容,有的还十分形象地用衣服的厚薄来表示温度和风力。几年过去了,这个在当时颇有创意的天气预报方式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外出前穿衣的一个重要参考。相信“蚊子预报”也会如此,只要这项预报服务能够持续下去,将来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前,也许会习惯性地看一看这项预报内容。
当前,天气预防服务呈现出精细化趋势。最明显的表现是去年7月,上海气象部门推出“1公里×1公里”网格化预报模式,可以把以往的“局部”定位到某个街镇小区,具体到更加准确的时间段,这样的精准预报当然会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蚊子预报”则更进一步,满足了易受蚊子侵扰者的信息需求,服务显得更加精准与细致。
其实不仅天气预报如此,受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学科交叉等积极因素的影响,在许多社会服务领域,都具备了让服务更加精细化的技术基础,且随着人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精细化服务的理念理应延伸到为民服务的各种细枝末节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