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燕赵晚报:女博士被诈骗不只是太单纯

时间:2018-01-16 16:40:44    来源:燕赵晚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1月6日下午5时,女博士饶源接到一个自称是经侦民警的电话,表示她在北京开的一张银行卡涉嫌洗钱,涉及金额128万元,要她向警方说明情况。此后,自称是“北京市公安局”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的人陆续和她通话。这些假冒的公检法人员要求饶源筹集128万元,打入所谓的“国家账户”,待查明真相后返还。饶源信以为真,连续5天汇款85万元,等到1月11日再也联系不上对方时,她才发觉受骗。(1月15日《广州日报》)

  假冒公检人员的诈骗,早为众人所知,然而如此拙劣的伎俩,居然还能得逞,上当受骗的还是位女博士。显然,又是一个典型的个案,所承载的反思只怕比对骗子的痛恨更有现实意义。

  女博士智商很高无须质疑,但情商实在很低,这也许是女博士被骗能吸引关注的原因。至于为何会上当,女博士归咎于自己太单纯,她说,自己这10年来都泡在实验室,生活圈子有限,她对新闻八卦没有兴趣,她的微信朋友圈功能是关闭的。而曾经惊动全国的“徐玉玉”电信诈骗案,她更是从来没有听说过。

  对于从事科研的人士来说,单纯的确是一个可贵的品质,更容易专注于事业,排除各种干扰,但是单纯并不是借口和理由,毕竟已经是成年人,需要独立参与社会生活。她上当受骗折射出的恰恰是社会生活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的严重缺失。

  缺少防范意识与能力,固然与她成长的环境单一、封闭有关联,但与相关教育的缺位也有必然的因果关联。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饱受诟病的应试教育。其实,防范诈骗不见得需要多高深的学问,“多个心眼”就行,在女博士被骗的5天时间里,哪怕有一点点的怀疑,再求教于同事朋友,骗局就可以避免。同样,识别风险也不需要多高的学问,具备基本常识与正常的逻辑,大多数骗局是可以识别的。比如,假冒公检法人员诈骗,且不说那一套根本不是合法的办案程序,就常识来说办案不可能不见面,要求被骗人自证清白也不符合基本逻辑。

  女博士被诈骗所暴露的教育短板需要正视,不仅是学校风险意识、防范意识需要加强,家庭教育也要重视孩子的社会生活能力教育,教会孩子正确认识真实的社会,了解必要的常识,建立理性的逻辑,而不总是包办替代。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