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燕赵晚报:养老“时间银行”须防“时间坏账”

时间:2017-12-19 16:55:51    来源:燕赵晚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养老服务面临老人多,服务人员少的问题。南京打造“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志愿者可以“存储”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间,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兑换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也能兑换物品和现金。未来全市各个“时间银行”将实现通存通兑,避免“坏账”的出现,运行质量将更加优质完善。(12月18日人民日报)

  低龄存时间,高龄取服务,“时间银行”力图解决养老志愿服务的可持续问题。毋庸置疑,此项措施可充分发挥道德资产的激励作用,引导、吸引更多人爱老助老,缓解养老护理员不足的问题。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积蓄文明力量,其良好初衷和积极意义必须予以肯定。

  然而,养老“时间银行”须防“时间坏账”。我们要看到,这家“时间银行”并非首创,近年来全国各地类似的“道德银行”并不鲜见,多是开办时热热闹闹,,终效果却难如人意。就以南京为例,目前互助志愿者有5000多人,而南京老年人口总数为134.3万人,与全市需要互助养老服务的人数不成比例,人们参与热情并不是很高。

  “时间银行”在运行模式上参照商业银行运作理念,通过相应的存、取规则和激励机制,使志愿者通过累积志愿服务时间,兑换其他志愿者的服务,以及获取一定物质回馈。众所周知,金融银行有一套严格细致的核算体系,“本位币”和“利息”也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而帮助老人之类的好人好事终究属于道德范畴,其“量化”标准未必严谨,加之道德资产的投资及管理缺乏精细评估等等,这些都影响了“时间银行”的运营与拓展。而在一般情况下,比起实物和现金的激励,志愿者们更看重服务时间的置换,对能否长期稳定运行十分关切。将来能否如约兑现,未来会否产生 “时间坏账” 以及目前“时间银行”的志愿者同质化程度较高,能提供专业性服务的较少……诸多困惑也明显制约了“时间银行”的发展。

  “时间银行”存储的是“道德金币”,意义虽然大于形式,但形式也是内容的外在反映。将善行具体量化,养老志愿活动可以兑换成未来的购买金或当下的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励和引导人们“聚小善以行大善”,但道德过于货币化、功利化,也会偏离倡导善德、鼓励善行的方向。若对于“时间银行”浅尝辄止或者过于依赖,都难以达到预想的成效。

  尊老助老无私奉献是传统美德的本质内涵,弘扬道德终究不能止步于简单、物化的较低层次,建设新型道德系统不能依赖于僵化的固有思维,必须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和不竭动力。毕竟我们早已进入老年化社会,养老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工程,着眼可持续性发展,搭建资源整合共享的平台,逐渐完善“时间银行”的制度设计,规范志愿者队伍,提供多元化、专业性的志愿服务,力争打破阻碍,实现更大范围内通存通兑,避免产生坏账损失,可让“时间银行”在浩大的养老工程中发光发热。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