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有娱乐活动,大家在一起,聊聊天,特别开心。”79岁的汪奶奶孤生一人,由于子女工作忙,她选择到首开房地颐家养老,。入住1个多月以来,她每,都过得很充实,下下棋、看看书、唱唱歌,生活惬意又开心。“这就是我理想中的晚年生活。”汪奶奶告诉记者。
8月26日,记者在首开房地颐家养老,看见,该养老,目前已正式运营,72张理床位,可为周边12个社区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保障。
改造非经资产为养老项目
首开房地颐家养老,位于朝阳区管庄西里甲3号院,这里周边小区众多,有上千户居民,距北京科技大学管庄校区仅1.7公里,距离社区医院大约2公里,民航医院6公里。
“院落最早是北京第九针织厂厂房,后来用做学生公寓。”北京房地颐家养老公司总经理赵涛介绍,该养老,的院落为首开房地集团接收管理的非经资产,如今,院落里的陈旧小楼已更新换代,成为一栋配备72张床位的养老,,另外还有可容纳30余人同时就餐的营养食堂,建有整套独立正规的消防系统。老旧非经资产“摇身一变”,成为温馨舒适的养老家园。
走进这处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养老照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传统中式古建中常见的角檐门头设计,古色古香的仿古设计让这处藏于闹市中的养老,平添些许静谧。房间内部装修以米黄色等暖色调为主,桌椅板凳多为木制,屋顶照明灯光柔和,整体装修让人仿佛沐浴在阳光之中。赵涛说:“我们特地请来专业的养老设施设计团队进行整体设计,而且室内的设计还结合了首开房地古建的一些特色,比如,一进门的墙上画有古建房屋,大厅的屏风摆设等等。”
记者看到,养老,内所有房间外都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千纸鹤,房间均为两人间,内部配备有电视、衣柜、空调、桌椅等基本生活用品,床位为专业护理床,可根据老人生活状况随时进行调节,床位旁立着可移动的小桌板,方便老人室内就餐。
此外,所有房间内都设有宽敞的洗浴间,智能马桶、洗手池、淋浴处也都安装了扶手,方便老人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床头边和智能马桶旁都设有一键呼叫按钮,一旦老人察觉身体异样便可通过一键呼叫寻求帮助。房间外的走廊上也安装有连续的扶手,墙边、桌角裹上了防撞条,这些设施都做了适老化改造,保护老人的日常生活安全,尽量避免老人碰撞受伤。
居民实现就近养老
汪奶奶家住管庄汇鸿家园,距离该养老,仅1公里。虽然一个人住着一套两居室,但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现今自己做饭都已成了困难。汪奶奶说,她把房子出租后,就来到了该养老,,能自理,每月6000多元就能住,还有工作人员照顾,心里很踏实。
其实,非经资产变身养老院的过程并不顺利。据赵涛透露,首开房地集团接收的非经资产达千万平方米,可找到一处能符合养老照料,改造条件的资产却不容易。养老照料,的成立既要符合各区、各街道的要求,也要得到周边居民的认可,另外在消防、通风等要求上也要达到硬指标。
在首开房地养老项目立项之初,赵涛带着疑问携团队一头扎进选址调研的工作中。在他印象里,面积够大但无法满足消防系统验收标准,满足了消防系统验收标准,可房间的通风、采光又不好……很难找到一个理想中的位置。
最终,经过该团队的努力和集团的支持,非经资产管庄西里甲3号院,被用于扶持养老产业,并进行试点探索。经过两年改造,管庄西里甲3号院变身为养老照料,,实现了居民就近养老,获得周围居民和街道好评。而这也是管庄地区,国企投资的养老项目。
加强精神关怀增强老人幸福感
养老,遵循“医养结合”原则,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24小时驻守,保障老人日常所需的医护服务。同时,还与周边社区医院合作,每年为,内老人进行体检,统一保管老人们的健康档案,日常提醒老人按时用药。该养老,院长张爱军说:“院里拥有完整的养老服务队伍,设有医护部、后勤部、餐饮部等部门,主要服务于孤寡老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
“菜谱每周都会更换,食谱也是由专业的营养师团队提供,可以保证老人们健康饮食的需求。”张爱军说,养老,配备的营养餐厅不仅可满足,的老人就餐需求,还可以为周边社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今后养老,物品代购、送养老餐、上门助浴等项目均可在该养老,委托。
此外,为了让老人生活更丰富、更愉悦,该养老,还注重加强对老人的精神关怀。每逢节假日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让老人参与其中。在一些节日来临时,还会组织志愿者给老人化上美丽的妆容,穿上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在文娱活动中展现自己的风采,实现“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