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宏阳)昨天,北京市停车管理事务,及西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路侧停车电子收费的实施情况。自1月1日东城、西城和通州全面启动路侧停车电子收费以来,截至1月6日,三区路侧停车总量达到18.5万次。由于核心区停车资源不足,部分街道要求居民符合“四证合一”条件才能申请居住停车。
北京市停车管理事务,智能停车部副部长王忱介绍,截至1月6日,北京东城、西城和通州电子路侧停车总量已达到18.5万次,平均停车时长达到122分钟。自1月1日以来,北京交通App注册量明显增加,累计用户数达到22.1万,绑定车牌的用户达到了11.5万。实行电子收费后,道路停车不再有人工收费,基本杜绝了乱收费和议价的情况。
此次停车收费改革,将路侧车位划分为用于临时停车的白实线车位和用于居住停车的白虚线车位,其中白虚线车位实行自治管理。记者了解到,由于核心区停车资源严重不足,居住停车位十分紧张。
西城区金融街街道京畿道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金融街街道近年来挖掘了24处停车资源,提供停车服务,还建立了立体停车库,与相关公司合作办理居民优惠停车证,开展居民停车自治管理,并与周边单位共享停车资源。即使这样,停车资源仍然十分紧张,因此目前对于办理居住停车证的条件较为苛刻。“只能先紧着‘四证合一’的居民办理,户口、车子、房子都是本人的,且长住在本地,才能办。等以后车位有富余,才能放开其他车主申请。”该负责人介绍。
“四证”,即房产证、户口簿、行驶证、身份证。
此外,在实行路侧停车电子收费后,一些市民发现自己的北京交通App中,查询到了去年的未缴费记录。相关负责人解释称,在今年元旦实行电子收费之前产生的停车费用,仍属于经营性收费,用户如果在停车过程中已经进行了线下缴费,可对停车场所在的经营企业进行投诉,由经营企业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