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北京连续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时间:2019-01-09 09:48:35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刘永坦和钱七虎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场。新华社发

  刘永坦在家中看书(2018年12月25日摄)。新华社发

  钱七虎在办公室内接受采访(2018年12月27日摄)。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任敏

  昨天,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这场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宴”中,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获奖。国家,科学技术奖授予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两人均已年过八旬,都出生于江苏,且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本次大会上,北京主持完成的69项成果获奖,含一等奖6项、二等奖63项。其中,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主持完成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项目获,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自2016年以来北京第三次斩获该奖项。

  ,奖奖金涨至800万元全归个人

  2018年度,共有285个项目(人选)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含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含一等奖4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含特等奖2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148项。

  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根据方案,本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提高60%,由500万元提高到800万元,与过去50万元归个人、450万元用于科研工作的分配方式不同,这次的奖金全部由个人支配。这是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近20年以来,,调整奖金额度和分配结构。

  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金额度提高50%,其中特等奖奖金由100万元调整到150万元,一等奖奖金由20万元调整到30万元,二等奖奖金由10万元调整到15万元。

  统计显示,通过评审的三大奖项,从立项到结题的研究时间平均为11.4年,其中近一成的项目经历了超过20年的攻关和积累。浙江大学龚晓南院士是我国岩土工程界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在软弱地基工程建设领域持续攻关近30年,研究形成了复合地基理论和关键技术,使复合地基成为土木工程三种主要地基基础型式之一。

  获奖成果中,既有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也有产业基础的创新技术,更有致力于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的亮点项目。

  中国石油首创了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体系,突破砾岩沿盆缘断裂带分布传统观念,发现了全球,的整装砾岩油田——玛湖特大型油田,新增三级石油地质储量12.4亿吨,理论成果成功应用于中石化新疆探区、吐哈盆地等地区的油气开采,拓展了石油开采新空间。

  清华大学与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脑起搏器关键技术、系统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在国内,自主建设了系列脑起搏器产品生产线,并在全球,建成脑起搏器远程程控系统。这小小的脑起搏器可用于治疗帕金森、肌张力障碍等疾病。

  北京所获奖项超8成来自中关村

  本次大会上,北京主持完成的69项成果获奖,含一等奖6项、二等奖63项,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0.8%。其中,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主持完成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项目获,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自2016年以来,北京第三次斩获该奖项,此前这一奖项曾九度空缺。

  薛其坤带领实验团队,利用低温电输运测量在国际上,实验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国际凝聚态物理界公认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这是一种在不需要强磁场的情况下,实现无能量损耗的电子运动,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眼中,“这是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这一发现也为我国拓扑绝缘体各种量子效应的实现和应用奠定了基础,使我国在信息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北京还主持完成了1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涉及信息科学、物理、化学、数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等诸多领域,基础研究呈“全面开花”之势。

  例如,在北京,发展的“高精尖”领域,也有一批代表性成果获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主持完成的“云-端融合系统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研发了支持云-端融合系统高效互操作的燕云平台,支撑了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提供了源头创新技术。

  2018年,中关村科学城区域内单位主持完成的国家奖获奖项目达59项,占北京获奖总数的85.5%,占全国通用项目授奖总数的26.3%。

  取消降格评奖营造朴实科学风尚

  2017年11月,《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试行)》对外公布,与以往的申报制不同,本次评奖中,国家科学技术奖五大奖种全面放开专家学者提名,同时取消了单位提名的名额限制,从实行效果来看,提名数量较上一年度增加38.9%。

  申报制与提名制有何区别?通俗来讲,前者就是“自己报奖”,后者是“同行推荐报奖”。由此,撰写报奖材料、为真实性把关、处理异议等工作将由提名者负责。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还,试行一、二等奖独立投票机制,提名一等奖的项目评审落选后不再降格评为二等奖,提名二等奖的项目,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升为一等奖。

  种种改革,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和谦逊朴实的良好风尚,以引导科技人员找准定位,遏制浮华和包装拼凑等不良风气。

  受新政影响,本年度提名特等奖和一等奖的项目数量大幅下降。

  昨天的会场,还有一处细节引人关注,,等党和,同两位,奖获得者一道,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发证书,这也是,奖获得者,为其他获奖者颁奖。

  当天,新出炉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奖章也对外亮相,其,图案为五颗五角星,象征国家奖,外圈采用飘带、牡丹花、如意形和翅膀等视觉元素,寓意荣誉、吉祥和科技事业展翅高飞。重新设计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奖章也一并亮相。

  刘永坦:为海疆打造“火眼金睛”

  刘永坦,中国雷达技术与信号处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40年来,他领导和培育的创新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新体制雷达研究,技术成果“领跑”世界,成功实现工程应用,为保卫祖国海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强大作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刘永坦就开始关注新体制雷达。当时,世界上不少国家致力于研制新体制雷达,从而使“千里眼”练就“火眼金睛”的本领,但在国内还只是一个时髦的概念,没有参考资料,更无技术可借鉴。1982年,原航天工业部预研部门拍板支持他的设想。

  10个月连续奋战后,一份20多万字、厚厚六大本的《新体制雷达的总体方案论证报告》诞生。刘永坦带领6名团队成员,开始攻关航天工业部预研项目“新体制雷达关键技术及方案论证”。

  完成预研使命,按道理可以结题报奖了,但刘永坦没有止步,他想将预想变成现实,开始主持“新体制雷达研究”。

  这又是一场艰苦,的奋斗,在荒无人烟之地一出差就是好几个月,从几十万行的程序系统中找出症结,饿了用面包充饥,困了在板凳上打盹,还曾因腰椎间盘突出而几个月不能行走,也曾因过度劳累倒在工作现场。

  付出终有回报!三年后,团队建成,个新体制雷达站,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对海新体制实验雷达。1991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刘永坦继续迎难而上,他要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十余年艰苦攻关之后,刘永坦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与国际,进同类雷达相比,规模更小、作用距离更远、精度更高、造价更低,标志着我国对海远距离探测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2015年,团队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钱七虎:为祖国铸造“钢城坚盾”

  钱七虎生于1937年,我国,防护工程专家、军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就读时,主攻防护工程专业。为祖国设计打不烂、炸不毁的“钢城坚盾”成为他毕生追求的事业。

  钱七虎一直致力于防护工程及军事系统工程、岩土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75年,钱七虎历时两年多的时间,设计出当时国内抗力,、跨度,的飞机洞库门,并开创性解决了防护工程中的难题。那一年,他才38岁。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世界军事强国开始研制的新型钻地弹、钻地核弹,钱七虎创造性地提出建设深地下超高抗力防护工程的总体构想,并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为抗钻地核武器防护工程的选址、安全埋深、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抗爆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实现了防护工程的跨越式发展。

  钱七虎还利用专业知识创造了不少奇迹。1992年,珠海机场扩建迫在眉睫,却被炮台山拦住去路。炸掉它,是最佳方案。但爆破难度吓退了很多人:爆破总方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必须一次性成功;一半的土石方要被定向爆破抛入大海,另一半要松动破碎;必须确保1000米内两处村庄的安全……钱七虎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最终设计出科学可靠的爆破方案。当年年底,1.2万吨炸药在38秒内分33批精确起爆,邻近居民点未发现任何飞石,离爆区仅有550米的民房也没有倒塌。直到今天,被称为“亚洲第一爆”的炮台山爆破,仍保持世界,爆炸当量的爆破纪录。

  钱七虎一生获奖无数,其中一项尤为特别——2010年,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他“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建设一等功臣”。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是当时已建隧道中地质条件最复杂、技术难题最多和施工风险,的,人称“万里长江第一隧”。钱七虎调查发现,南京所在长江段泥沙含量减少,江底冲刷大于淤积,他否定了设计单位提出的“沉管法”,并提出盾构机开掘方案,并建议厂家将盾构刀具改为常压下可拆换式。当工程遭遇难题,他又顶住压力,指导团队改良刀具,大幅提高盾构性能,提升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北京市一等奖获奖名单

  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北京共有69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1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0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36项)。

  国家自然科学奖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云-端融合系统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脑起搏器关键技术、系统与临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清华大学工程结构创新团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复杂电网自律-协同自动电压控制关键技术、系统研制与工程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温度单位重大变革关键技术研究

  快评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他们才是我们要追的星!

  鲍南

  昨天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刘永坦与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分获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一人为国打造“千里眼”,一人为国铸就“金钟罩”,不同的研究起点,共同的家国情怀,引发很多人的共鸣和感佩。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两位院士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守护中不是偶然。上个世纪30年代,乱世如麻、山河破碎,他们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枪林弹雨”中度过的。刘永坦在接受采访时曾坦言,“我家是在‘南京大屠杀’之前逃离的南京,如果晚一点我们都没了”。淡然话语背后,是对“国难”刻骨铭心的痛。

  正是“落后就要挨打”的痛楚,让他们把“民族危亡,国家利益”确立为自己做任何决定前必须优先考虑的事情。钱七虎放弃留学苏联的机会,毅然踏入军校,并在目睹罗布泊升起的蘑菇云后下定决心“为国铸盾”。刘永坦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进修结束后立刻回国,即使是“名誉研究员”的头衔,都无法阻挡他为中国雷达添就“火眼金睛”的迫切心愿。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要打造国之重器,没有一份赤子的执着与坚守,哪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为了完成当时中国,的飞机洞库门,钱七虎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做了整整一年气动试验才获得成功。刘永坦认定,“新体制雷达”是将来雷达技术必须攻克的高峰。但这项技术当时只是概念,立项、团队、资料全是空白。但刘永坦硬是率领6个人的团队,经过800多个日日夜夜,进行数千次试验,获取数万个数据后,成功完成了这场从零开始的“攻坚战”。他的得意门生感慨道,“很多科学家是一辈子做一个领域,但刘老师是一辈子只做一个雷达”。

  拳拳赤诚之言,读来重若千钧。近些年,随着报道的深入,越来越多国之重器背后的科学大师开始为人们所熟知。他们之中,有30年未入家门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隐姓埋名28载的“氢弹之父”于敏;有在戈壁滩奋斗20多年的“核司令”程开甲……他们从事的领域各异,却不约而同地笃定“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以毕生心血,肩挑家国大计,扎扎实实地用个体努力一砖一瓦地撑起了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

  这样的精神在功利主义弥漫的当下更显珍贵。今天,国家强大了、人民富裕了,所面对的国际环境也没有当年那般危急了。但科学大师的那份家国情怀、那股认真劲头、那种奉献精神,不能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到关键时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传承好大师精神,在自己的岗位做到,,共创祖国更加光明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