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斌)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昨天在“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论坛上透露,今年前十个月,本市PM2.5累计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3%,创历史新低。同时,2017年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仅有8微克/立方米,与历史,值的1998年相比下降了93.3%,目前本市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已与欧美平均水平相当。
据介绍,1978年以来,北京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持续改善。2017年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仅有8微克/立方米,与历史,值的1998年相比下降了93.3%。实际上,自2004年起,本市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开始稳定达到国家标准,目前与欧美平均水平相当。二氧化氮、PM10浓度也大幅下降。
自2013年开始监测PM2.5以来,本市空气中PM2.5浓度连年下降,2017年比2013年下降34.8%,达到58微克/立方米,圆满完成国家大气污染治理第一阶段任务。截至今年10月底,PM2.5累计浓度已下降至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3%,为历史新低。
同时,密云水库等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国家标准,河流、湖泊水质稳步改善,2017年全市优良水体比例提高到36%,消除了建成区52条黑臭水体。土壤环境总体清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保持在“良”的等级,并稳中向好。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绿色空间大规模增加。2017年与1980年相比,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2.8%提高到43%,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08%提高到48.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5.14平方米增加到16.2平方米。建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1个,占国土面积的8.4%,发挥重要的生态保育功能。
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取得累累硕果,得益于党,的高度重视、认识的不断深化、体制机制的日益完善、有力的综合支撑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据介绍,本市污染治理路径不断拓展。在减排方法上,从单一的工程减排,发展到全面的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在管理手段上,从仅依靠行政手段发展到法治、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综合运用;在防治策略上,从污染的末端治理发展到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等源头控制和全过程监管;在治理体系上,从政府的“单打独斗”发展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责、公众参与”;在治理空间上,从本地治污发展到区域协作。
此外,科技监测持续强化。集中攻关饮用水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难题,取得了PM2.5源解析等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加快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成大气等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污染源监控系统。依托高密度PM2.5监测网络,对污染高值区域精准执法,提高效能。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经验和项目,同时又讲好北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