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设百亿级创新基金吸引“硬技术”
本报讯(记者 彭小菲)近日,北京市在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善地方科研基础条件、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落实国家科技改革与发展重大政策等方面获国务院表彰。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科委获悉,北京市通过资金扶持、经费管理改革、开放科研设备等一系列政策红利,打通相关政策“,一公里”,真正服务到广大科技人员。
发射北斗三号卫星、推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处理器“寒武纪”、研制出世界,性能的5纳米碳基光电集成电路……近几年,一批重量级科技创新成果在北京诞生。北青报记者从市科委了解到,去年,北京市确定了215个工作任务和,项目,目前完成率超过96%,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居全国首位。北京市出资200亿元,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投资高端“硬技术”创新,计划未来5年力争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2500套新蜂箱及配套应用技术的研发成本价格对于我们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起初我们对这个数字还狠犹豫,万一投入进去砸了怎么办,幸运的是后来有政府帮我们买了单。”北京蜂为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对北青报记者说。原来,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的推荐下,该公司向首都科技创新券申报系统提交了10万元的首都科技创新券,可以用于与农科院的科研合作,这样一来,大大解决了公司资金周转的难题。
北青报记者从市科委了解到,北京为支持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购买高校院所的科研服务,目前已累计投入使用1.4亿元创新券资金,支持了2115家小微企业和111家创业团队,合作开展了2402个创新券项目。在一系列政策红利的带动下,北京的企业实现了更好的发展。
据悉,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从简化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评审程序、赋予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更大的自主权、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投入与支持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科研项目和经费的管理服务水平等5个方面提出28条改革措施。“以前我们科研人员还要兼顾会计的活儿,现在可以只专注在业务上了。”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科技与政府事务部主任吴晓昱告诉北青报记者,在新政策支持下,院里设立了科研财务助理岗,专门处理财务事项,科研人员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