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智能卖菜 还需智能买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居民尝试着买了一斤水果。
长昆名居小区内的智能柜。
在零售市场逐渐疏解的背景下,如何在家边买上放心菜,成了北京市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便民菜店、社区直通车……人们正在尝试着各式各样的替代方案。
近日,又有卖菜“黑科技”走上街头,自动保鲜、称重、结账的24小时智能蔬菜柜,能让居民拉开“抽屉”就买菜。
自助卖菜如何实现,又能否满足居民的需要?智能卖菜,还需要市民的“智能”配合。
自动称重
拉开“抽屉”就能买菜
西直门向北,天兆家园东门外,一组红白相间的金属柜,吸引着来往居民的目光。
柜子上方是两行绿色的大字,写着“蔬心食客社区便民微菜场 北太平庄街道智慧社区便民柜”。
“说是自助卖菜的,可我不会用。”苏女士面前的柜子2米多高,被分为24个小格。远远望去,像是摞在一起的24个烤箱。透过格子上的玻璃,可以看到里面装着不同的蔬菜水果,有西红柿、丑橘等散装货品,也有樱桃、草莓等盒装水果。每个格子上,都贴着一个不同的二维码。
苏女士回忆,这个柜子安放在这里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也看到过往来居民开柜买菜,“这不一直想学学么,现在新东西真多。”
“我们这叫做智能菜柜,居民可以自助买菜和水果,其实挺简单的。”正在说话间,智能菜柜的工作人员驱车来到小区门口,每天上午九十点钟,是菜柜补货的常规时段,“您拿手机我教您操作一下,一学就会。”
打开手机中的微信App,工作人员扫描了菜柜上的二维码,软件界面旋即切换至智能购菜的界面:“您是第一次注册,需要注册并且充50块钱,充钱后,就能打开柜子了。”
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苏女士充值50元钱后,再次用手机扫描菜柜上西红柿一格的二维码,柜门立即弹开,此时苏女士才发现,被打开的柜门不像“烤箱”,更像一个抽屉。
“每一个抽屉就是一台电子秤,咱们要多少拿多少,关上柜门就计费。”智能菜柜工作人员介绍,菜柜使用的是“减量称重”的方法,当顾客拿走一定重量的货品后,菜柜会自动用减少的重量,乘以菜柜上显示的单价,算出具体的价格,再通过手机软件自动扣费。如果顾客开柜后,发现没有想买的货品,只要关上柜门即可,软件不会扣费。
一阵挑选过后,苏女士取出两串水果西红柿并关上了柜门,手机上也收到了消费提示,西红柿的重量1斤出头,按照菜柜上14元每公斤的单价,共消费8.2元:“不算贵,去超市也是这价格。”
昼夜运营
可售蔬果二三十种
年轻客户最多
“这个挺方便的,我现在都在这儿买水果。”拉着送货的小车,京东配送员李阳(化名)在菜柜前停下脚步,熟练地用手机刷开了水果西红柿柜门,精挑细选后,他只拿出一个西红柿,用袖子擦擦就啃了起来。手机客户端显示,此次消费为1元钱。
李阳笑称,自己最常消费的还是这里的梨,因为比超市便宜很多,饿了渴了,就从柜里拿一个:“那种大的,差不多3块钱一个,我都买了N次了。”
“我们的菜很多都是自有基地自产自销的,一是保证质量,二是保证价格。”菜柜工作人员表示,天兆家园的智能菜柜运营已有三个多月的时间,日销售量百余单,其中主要客户还是年轻人。
为保证菜品的新鲜程度,智能菜柜具有自动温控功能,夏天温度保持在8到12摄氏度,冬天4到8摄氏度。
与此同时,每天菜柜都会统一补货,一些未销售的水果蔬菜,也会替换成新品。菜柜管理员的手机客户端还可以随时关注菜柜状态,统计销售量,并根据销量在日后的配货中进行品类调整。
工作人员介绍,按照计划,每个菜柜可以配送12种蔬菜和12种水果,不过目前仍以销售水果和包装后的蔬菜为主。由于同价格菜品可以放在同一个格子中,因此实际销售品类比24种还要多,可以达到30个品类。
“相比直通车、菜店等方式,智能菜柜占地小,基本每个社区都有条件装。”智能菜柜运营企业,北京蔬心食客农副产品商贸公司负责人李兆东表示,与其他解决居民菜篮子的方式一样,智能菜柜可以让居民购菜更为方便,同时还可以解决菜车占地大、扰民、产生垃圾等问题。作为社区“微菜场”的一种尝试,今年将有更多菜柜入驻京城的各大社区:“可以说,蔬菜进社区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便民菜柜的另一大优势,则是24小时不间断营业。
“每天回家甭管多晚都能买到水果,而且可以挑。”天兆家园居民周先生常常加班,回到家时,周边超市都到了关门时间。智能菜柜的出现,正好满足了周先生的需求,“如果还能卖点肉之类的生鲜就更好了。”
“截止到目前,菜柜注册人数已经超过1200人,销售量超过7500单。”智能菜柜项目负责人于国利介绍,自2018年1月开始,智能菜柜已在五个社区运营。天兆家园的智能菜柜,则是其中的“销售,”,平均每日销售额约为600元,,销售额则达到过960元,平均每单价格约为12至15元,“有人就买一个西红柿,几毛钱也可以结账。”
升级建议
除了智能
还需人性
“这有点儿高啊,最上面这层都不好瞅。”与天兆家园不同,长昆名居的智能菜柜被安放在小区内。60多岁的王女士个子不高,站在柜前只能勉强看到最顶层中的菜品,打开柜门挑选菜品,对她来说也有些困难。
与此同时,柜子面板上的定价,也让王女士有些犯晕——按照公斤计价的方式,与超市、菜市场有所不同——这让习惯比价的王女士无所适从:“每个都得换算一下,不如还是按照咱们老百姓熟悉的方法标。”
同样的细节问题也出现在天兆家园,蓝色液晶屏显示的价格,在阳光下显得影影绰绰,即便是年轻人,也要反复辨认才能看清。一位过路居民表示,之所以没有尝试过智能菜柜,就是因为价格标示不够清楚,怕花了冤枉钱:“其实价格不贵,但岁数大了看不清楚,想想还是去超市吧。”
对于中老年消费者来说,如何“入门”则是,的难点。
“感觉新生事物挺好,可没人教不太敢用。”围观邻居顺利从菜柜买菜,70多岁的杨女士颇为羡慕。虽然会用微信聊天,也开通了支付功能,对于充值、购菜等一系列操作,她仍觉得把握不足。尤其是充值金额不满50元不能开柜的规定,也让杨女士有所警惕:“新闻里说有些软件交了钱就取不出来了嘛,我怕这钱到时候也取不出来。”
据观察,配送人员进行配货时,前来咨询、购物的业主也最多。以天兆家园为例,上货的短短十几分钟内,就有四五拨居民前来询问智能柜的使用方法,并有两组居民在指导下完成了注册、购物等一系列操作。
对于居民配备专人“教买菜”的建议,菜柜配货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有专人进行教学。然而天兆家园和长昆名居两处智能菜柜,均没有看到有人值守。
“希望计费的显示屏可以大一点,拿出多少来,能实时显示。”杨女士建议,“智能”之外,想要吸引更多消费者,企业还应该多了解消费者需求,如平日里的买菜,都是先称后买:“既然智能,这个还是好实现的,别都在手机上显示。”
“目前市面上投放的是二代柜,接下来将有三代柜。”智能菜柜项目负责人于国利表示,预计2018年底,新一代智能柜将在近二百个社区投放,新智能柜功能上会有进一步升级,如对价格显示不清等问题进行调整,消费会更加直观。
本报记者 吴楠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