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可)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昨日公布,全市约1.2万个社会公用充电设施已完成新国标升级改造,同时,今年1月1日以后新建的充电站全部采用新标准。新国标采用的充电温度监控、过载和短路保护等新技术让充电更加方便安全。目前,累计建成约11.26万个充电桩,基本形成六环范围内平均服务半径5公里的公用充电网络。
上午9时许,天桥艺术,地下停车场内,100个60千瓦直流充电桩整齐划一排列,已经有20余辆电动车在这里静静地充电。对于一台容量为20度(千瓦时)的普通新能源车而言,一般使用直流充电桩只要1小时左右就能充到8成以上电量,总的花费不超过40元。据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电力公司对已有的6500余根公用充电桩全部进行了升级改造,主要是更换了智能模块和充电枪接头,提高了安全性。
截至11月底,本市累计建成约11.26万个充电桩。其中,私人自用充电桩约8.08万个,配建比约为75%;社会公用充电桩建成2070处、约1.88万个,基本形成六环范围内平均服务半径5公里的公用充电网络,即“5公里充电服务圈”形成。据市城管委加油气电处负责人介绍,全市1.2万余个公共充电桩已完成升级改造,同时,今年1月1日以后新建的充电站全部采用新标准。新国标充电桩在明显位置张贴新标识,并在安全性方面有了更高要求,明确原来老标准中规定模糊的内容,提高了桩和车之间的匹配性。
据了解,本市充电设施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已正式投入使用,新能源车主可以通过手机下载E充网APP实现充电场站搜索、充电桩状态查询、在线支付、监控充电量等多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