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挖掘机发出轰隆隆的巨大声响,小红门污水处理厂东侧的一间间群租房“瘫倒”在地,一排排集装箱车间瞬间被夷为平地。而明年在凉水河畔这片长约2公里的土地上,将开始建设总面积为7.7公顷的城市森林,打造为南四环外的一块自然生态景观。
今年8月17日本版以《群租大杂院紧挨高压沼气罐》为题曝光了小红门污水厂东侧2公里长代征绿地内的违建问题,由于这条绿化带地处朝阳、大兴交界处,分界线犬牙交错,疏于管理导致绿地违建密集。大量人员从事拆解废旧汽车、收购废旧物资、养殖家畜,以及各种假冒伪劣生产。记者在现场看到,该绿地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大规模出租的简易房有300多间,黑工厂黑作坊隐藏在一大片铁皮房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直接排入凉水河,环境脏乱。
从2007年至今,近10年时间,这里历经多次整治均未奏效。2013年,首环办组织协调两区的环境办、民政局以及相关乡镇等,实地踏勘测绘,明确两区行政区划;市规划委完成违建认定;两区分别制定拆违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此后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2017年初,小红门水厂污泥无害化设施投产运行,厂内设有3个容量为1.2万立方米的沼气罐,存储了大量高压高浓度沼气。按规定安全防护距离应在300米以上,但群租房距离该设备最近仅有25米,严重威胁水厂安全生产运营。
本报曝光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消防局牵头组织多部门进行专项整治,10天内就完成了清退拆违任务,清理近6万方建筑垃圾,7.7万平方米代征绿地场清地平,而后正式移交给了园林绿化部门。
12月26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部门了解到,这片空地的绿化设计方案已经通过审核。明年朝阳区园林绿化局就将开始打造这块绿色空间,成为南城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本报记者 罗乔欣
■记者感言
从50%到90%
从50%到90%,是指今年《政府与市民》版上反映的问题得到有关部门处理的比率上升到了90%。这意味着版面上不论是头条的,报道,还是边栏的一张照片一小段文字,基本上都会得到有关部门的反馈和整改。这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数字!
“对此我们高度重视……”“曝光第一时间就到达现场……”有关部门的这些答复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迅速转化为了整改的实际行动。“党报帮您办”的微信公众号里经常收到读者点赞和留言,评价《政府与市民》版的报道“给力”!
当然,这90%的处理率的质量仍然有待提高。今年我们也遇到一些奇葩的整改措施。比如,一则报道曝光山区道路破损严重,不久村民反映,确实来人修路了,但只把路口百米多的路段修整铺油了,而深入山里大部分路段纹丝没动,“修路竟然成了装点门面”?
还有一则报道反映一条市政道路路口咕嘟咕嘟冒臭水,由于地处两区交界,两区有关部门都快速做出了反应,抽水的抽水,排污的排污……然而打通排污管线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一个月后,臭水又开始咕嘟咕嘟冒了出来。
明年希望通过我们更扎实的调查、更有力的跟踪报道,让有关部门的整改措施更加到位,“一竿子插到底”,使市民的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罗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