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际商业 > 环球博览>正文

小微融资政策持续向好 中腾信助力银行让利可持续

时间:2020-05-29 17:38:11    来源:企业供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今年两会,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加码对小微信贷的政策支持,提出要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业内普遍认为,小微增速上调的背后,蕴含着金融科技公司的巨大市场空间。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6万亿元,其中大型银行余额为3.8万亿元,同比增长45.5%。对比该数据看来,要达到40%增速要求问题不大,但国有大行普遍表示压力较大。

  首先,宏观经济下滑压力叠加疫情冲击,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难度增加。一季度数据,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2.04%,比年初上升0.06个百分点。由于不良贷款的确认具有滞后性,银行资产质量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鼓励银行合理让利。这直接体现在银行贷款利率持续下行,从央行数据看,4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24%,比上年12月下降0.77个百分点。一位银行小微部门负责人表示:“现在小微抵押贷款利率都比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低了。”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对小微企业如此长期的低利率不可持续,银行经营承压。

  中小银行更不轻松。一位城商行小微部门负责人表示,大行40%的小微增速规定,意味着大行的价格持续会保持低位,客群也会进一步下沉,这将对其业务产生冲击。同时,虽然监管对中小银行的小微增速没有定量的规定,但从比例上看,超过70%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是由中小银行提供,两增两控、首贷户等一系列考核指标也并不轻松。

  其实从中小银行自身发展来看,虽然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高,但是相比个人金融业务,小微企业可以让银行机构更靠近场景,为银行机构贡献更多非息差收入。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非息差收入高,反映银行非贷款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强,能够提升银行抗风险能力。以民生银行为例,其2019年小微金融业务收入中,接近40%的收入来自于为小微企业提供的清结算、财富管理等非息差业务,非息差收入贡献比例远超个人金融业务板块。考虑到零售业务领域已然形成的免费习惯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此时中小银行借着小微扶持政策东风,积极发展“类”零售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其实不失为一个好的战略抉择。

  银行化指标压力为经营动力的突破口就在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此前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一方面可以降低银行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等风控手段,可以降低针对小微企业、实体经济客户信贷融资的成本。

  从政策层面看,各家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手段降低自身运营成本、让利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也已有明确依据。央行、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指出,在金融科技应用上,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基于优势互补、各取所长的原则,可积极与金融科技领域知名企业开展合作,通过快速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实现引领性创新,提升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和可得性。

  以中腾信为例,其在多年业务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服务长尾客群的经验和能力,利用生物识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前沿技术,中腾信能够精准描摹客户画像,为金融机构提供完整科学的风控辅助服务,助力提升获客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进而帮助金融机构在实现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服务更多下沉市场的小微经营者。

  银行、小微企业和第三方金融科技平台协作共存的数字金融新业态正在形成,未来专注在小微金融事业中的企业都将有机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中腾信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科技创新,助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为国家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添砖加瓦。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