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环球博览>正文

Winzone 解读黑洞纪念币收藏价值

时间:2019-04-16 10:23: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小编Winzone谈到纪念币收藏价值,要告诉大家的是,首先从主体,工艺以及材质几个方面去分析。Winzone认为如果数量巨大,那么升值潜力就不会那么大了。Winzone从外媒报道了解到。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2018年去世,为了纪念其在黑洞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英国,造币厂推出了铸有“黑洞”的50便士纪念币。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英国,造币厂消费者总监尼古拉豪厄尔说:“我们非常高兴能用硬币向霍金致敬。霍金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在普及科学和黑洞方面的突破性工作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此前,英国,造币厂也推出纪念牛顿和达尔文等科学家的硬币。

  设计师爱德威那艾里斯(Edwina Ellis)说,她想要展现霍金生前是如何让难以理解的课题,变得通俗易懂和引人入胜。

  霍金教授的女儿露西和弟弟丁姆日前一同拜访了英国,造币厂,看到了硬币。她表示,这对于父亲来讲是“极大的荣幸”。

  从3月12日起,消费者们可以购买纪念币,,的价格为10英镑,最贵的是由纯金打造,价格高达795英镑。

  霍金曾表示,他认为发现黑洞并非完全是黑色的是他“,的成就。”22岁时,霍金被诊断出患有一种罕见的运动神经元疾病“渐冻症”。1988年,霍金完成《时间简史》一书。这本深入浅出介绍宇宙学的著作,在全球的发行量超过千万。

  此外,霍金也被认为可能是英国今夏发行的50英镑纸币上的新面孔。

  延伸阅读:

  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年内将面世 黑洞将揭神秘“面纱”

  美国科学家本月宣布,经过全球200多位科学家数年的努力,人类史上首张清晰的超级黑洞照片有望在今年年内面世。黑洞即将接开神秘面纱,消息一出引发科学爱好者关注。网友好奇并不发光的黑洞如何被拍下,更多的人则感慨,人类科技的进步让未解之谜逐步接近真相。专业人士表示,黑洞照片的面世对于科学研究和科普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类首张黑洞照片或年内面世

  据新华社报道,在3月8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人类史上首张清晰的超级黑洞照片有望在今年年内面世。

  该项目负责人、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资深天文学家谢泼德·杜勒曼表示:“对这个项目的成功我们非常乐观,实际上我们已经完成了几乎所有工作。”

  他说,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反复测试和论证各种数据,然后首张超级黑洞照片将最终成型并于2019年年内正式公布。

  200多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参与了这一项目,据参与者介绍,给超级黑洞拍照是通过“事件视界望远镜”系统完成的,这是一个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射电望远镜组成的虚拟望远镜阵列,口径与地球直径相当。2017年4月,阵列中的8台望远镜一起运作,完结了超级黑洞相关数据的搜集。

  据介绍,“事件视界望远镜”已经收集了两个超级黑洞的信息,一个是位于银河系,的“人马座A*”,另一个位于代号为M87的超巨椭圆星系,。一旦团队确信所有数据都得以测量校正,所有程序都成功验证,首张超级黑洞照片就将面世。

  新成果将引导新发现

  天文爱好者、科学摄影师陈海滢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为什么天文学家推测黑洞的存在,是因为其他一些天文现象推理所致。”陈海滢说,“黑洞照片”的表述可能有点不确切,由于黑洞质量庞大,周围天体在被其吸引的坠落过程中会放出辐射,这个过程是有光的,所以能被拍摄到。

  美国专家本月透露,2017年4月,用于拍摄黑洞的望远镜阵列其中8台一起运作,完结了超级黑洞相关数据的搜集。

  “此前,黑洞的形象仅停留在物理学家以公式表现的形态中,非常抽象。此次实体影像一旦搜集成功,将让黑洞成为具体的形象,这对科学研究有巨大的帮助。它将呈现更多人们过去不了解的信息,指引科学家去做出新的发现。”

  消息激发天文爱好者无限猜想

  3月12日,消息一经传播引发关注,并迅速攀上热搜。网友感慨,黑洞发现已有多年,多少代人努力才能一睹其真容。而且此次一下公布两个,极大地满足了人类的好奇欲,十分期待。

  网友的关注焦点在对拍摄黑洞的技术猜测以及对黑洞威力的遐想。有网友表示,光线都被黑洞吞噬,估计就算拍,也拍不到真正的黑洞,“可能就是纯黑色照片”。有网友回应,可能是拍到黑洞附近被吞噬的物质才能感觉到黑洞的存在,就像电影《星际穿越》中展示的超级黑洞那样。

  还有人发问,如果黑洞扭曲了时空,那么被扭曲的时空会是怎样的呢,真的可能会实现时空穿越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