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老板的认知里,一杯奶茶承载了一家门店的全部利润来源。但我觉得,卖给顾客一杯奶茶,只是交个朋友。
从这些“朋友”身上,可以挖掘更多新的业绩来源。怎么理解呢?
在获客成本持续走高的今天,你是要把、产品卖给100个人,还是想和一个人发生100次交易?
针对各自客群的特点和需求,做顾客想要的产品,可能就变成了一家“文创店”、“零食店”。
所以像星巴克,从来没有把自己的业务狭隘地定义为只“卖咖啡”上。而是以顾客为,,提供咖啡及周边的服务。
就像罗永浩在评价小米时一样,手机嘛,不过是交个朋友。我一直认为,卖给顾客一杯奶茶只是交个朋友。
就目前来看,茶饮是很好的“引流产品”,很多品牌的店客流量都不错。
顾客到你店里买了一杯奶茶,你就和他产生了连接,如果可以把他加到你的服务号、微信个人号上,持续能够影响到他,那么价值就大了。
一个奶茶门店如果能够连接和运营1000个顾客,培养出100个铁粉。对于这家门店的业绩就足够了。
听起来很有道理的一套理论,操作起来是不是门槛很高呢?从本质上讲,就是发动粉丝的力量。
比如奈雪的茶这样的品牌,对粉丝有很强的号召力。而即使是开了几家门店,你应该也有铁杆粉丝。
这件事的,是,只要具备和顾客互动沟通的能力,你搞个什么事情,顾客都有可能愿意参与。
,成本、最直接的方式可以是,每个门店设置一个微信个人号,把日常门店已购买的顾客加到这个号上面。
前期一定配置1~2名工作人员做内容,每天按照一定的内容维度发发朋友圈,维系和顾客的关系。这是个长期的事情,利用私域流量的玩法,这在很多行业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举一个案例:比如,如果奶茶店尝试卖零食,可以策划一场“xx店招募零食体验官”的活动。
找来一些感觉还不错的产品小样,在门店做免费试吃活动。参与活动的顾客加我们“零食体验官计划”的微信号,建立体验小队(微信社群)用来收集顾客的反馈。
零食的种类、口味、包装、设计、定价、购买方式、配送等,都可以征集顾客意见,获得产品的基本方向和雏形。顾客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对产品的认知和好感。
用业绩调动门店积极性
每个门店的微信号,上面的粉丝产生的购买业绩,分出一个合理比例核算到该门店业绩中,以增加门店人员的积极性。
饮品业进入拼运营的阶段,你的品牌一定积累了大量顾客,在服务号、小程序、微信号、社群、微博、抖音等上。
我想,思考如何运营这么多顾客,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可能是接下来值得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