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国际观察>正文

专访精工爱普生全球总裁碓井稔:中国是实现开放创新的重要舞台

时间:2019-11-18 15:05: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精工爱普生集团全球总裁碓井稔。供图

  中新网北京10月27日电 题:专访精工爱普生全球总裁碓井稔:中国是实现开放创新的重要舞台

  中新网记者 肖欣

  近日,精工爱普生集团全球总裁碓井稔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解读一家全球企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愿景以及对中国市场潜力的研判。

  与印象中的日本企业有所不同,爱普生似乎并非“精专一技”,在打印、视觉、机器人及可穿戴设备四个领域都保持着高研发投入和宽广的产品线布局。碓井稔对此表示,复杂的产品线最终都归于一个原点:“省、小、精”的核心技术理念。

  从手表机芯、打印机的打印头再到机器人核心部件,自有其“生长逻辑”:“比如机器人制造,最为核心的关键零部件是传感器,一定要用传感器来准确、快速地把握反馈动作指令,而这方面我们的竞争优势来自石英表制造上的传感器技术。”碓井稔举例说。

  在爱普生总部的博物馆中,展示着上世纪40年代研发的第一只机械手表、1964年的石英计时器、后来的打印计时器、1968年诞生的微型打印机、目前已投入生产线的精密装配机器人等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而其核心技术的传承与创新脉络却又一目了然。

  “省、小、精技术”是爱普生自成立以来所积累的专业技术和企业价值观,碓井稔介绍说,在2016年,发布的“Epson25长期企业愿景中”,推动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愿景和企业社会责任又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新目标。

  这样的目标促成了业界对碓井稔领导下的爱普生的另一印象:敢于“颠覆式创新”。在,优势的打印机领域,爱普生选择主动颠覆行业规则,推出墨仓式打印机以替代已经拥有平稳市场的激光打印机,并不断投入研发新的打印机头等核心硬件。

  “我们希望可以实现技术的迭代更新,就像内燃机车迭代成电动车一样”,碓井稔相信,完成高质量的打印、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降低耗材、耗能和维修成本、更环保的新产品,能经受住研发成本和价格战的考验,最终得到用户和资本市场的认可。

  面对创新成本与风险的质疑时,碓井稔强调,“公司做正确的事不一定要获得利润,一定要用长远的眼光看未来,这样的话,可以在利润和做正确的事方面获得兼顾和双赢。”“短期内也许不能实现,但从长期来看一定会成功。”他补充说。

  与技术研发战略一致,爱普生的全球产业布局也颇具宽广视野、务实风格和果敢决策。根据碓井稔的研判,中国市场将是实现“Epson25”中技术创新和开放合作等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舞台。

  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不久,爱普生于1985年便在深圳成立分公司。目前爱普生在华累计投资已超过8.22亿美元(约合50亿元人民币),共有13家制造、销售及服务等机构,员工逾18,000人。

  “随着优秀的事业合作伙伴陆续登场,中国的事业环境无疑是不断向前迈进的”,碓井稔认为,“需了解中国市场趋势,并先人一步布局其中”。

  他告诉记者,深耕中国市场的30多年间,爱普生见证着“中国发展变化之快”,“中国市场在这几十年间成长巨大,并且感觉还在不断进化之中。”

  在技术方面,中国数字化发展速度惊人。比如爱普生设在深圳的-工厂已率先采用机器人实现高度的自动化生产;在打印头和智能眼镜等高新领域,与中国伙伴合作,有望成为“实现开放创新,尽快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的“高效模式”。

  在开放政策和营商环境优化方面,中国政府对于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和发展新产业等提供的支持政策受到欢迎。事实上,对产业链遍布全球的跨国行业巨头而言,中国营商环境的“硬件”和“软件”都具有实实在在的吸引力。

  碓井稔以深圳为例指出,爱普生是考虑了物流、人力成本以及距离客户较近等多重因素之后才选择在深圳建厂。首先,深圳能实现高效的物流货运;其次,中国员工的技能和偏好已经发生改变,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资源丰富,中国工厂可以成为提供高附加值产品的工厂;不仅如此,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已经形成自己的产业集群,众多本土公司可以成为协同创新生产的伙伴。

  外企对中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刻板印象也在改观。比如碓井稔发现,中国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消费者希望买到更加环境友好的产品,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也相当高。“这都表明中国环保意识的大幅提升”,他认为,“这也许也是受到中国政府政策的影响”。

  在碓井稔对爱普生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中,中国已不仅是重要的生产基地和市场,对Epson25长期企业愿景中提出的技术创、环境保护、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目标的实现而言,中国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舞台。

  “我觉得像爱普生这样的企业肩负的是作为两国之间桥梁的职责”,他强调说,“爱普生感谢中国合作伙伴对我们事业的贡献,同时,我也为我们在华开展事业感到自豪,希望今后能继续保持密切的关系,共同推动中国和世界向更好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