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国际观察>正文

第三届中国民办教育校长职业化高峰论坛重磅嘉宾:好未来CTO黄琰

时间:2019-09-23 15:24:06    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在未来的5-10年内,整个教育体系将会发生很大变化,科技让人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场所无缝衔接,公办学校和教育机构会有更多层面的融合,学生的学习路径在统一的教学环境下也会更加个性化。”

  ——黄琰

  好未来集团CTO兼教育开放平台事业群总裁

  未来教育是什么样的?

  作为教育培训行业的头部企业

  好未来一直致力于用科技引领教育变革

  CTO(,技术官)黄琰资深的科技互联网背景

  与好未来“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的使命不谋而合

  在科技与教育融合的路上,黄琰从未停止探索

  1998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并获得计算机科学技术硕士学位。

  2006年-2008年,任PPLive(现PPTV),架构师,设计了分布式网络下的数据传输算法,并且带领团队研发了PPLive直播点播系统。

  2008年-2012年,任腾讯上海研究院总监。从事分布式系统、海量服务架构、音视频和流媒体、图形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发和管理工作。

  2012年-2015年,百度主任研发架构师,负责百度安全体系构建和百度浏览器的产品研发。

  2015年,加入好未来。现任好未来集团副总裁、CTO兼教育开放平台事业群总裁,负责好未来技术体系管理和教育开放平台的战略落地。

  科技正在颠覆与重构各大传统行业,但在教育领域却相对滞后。据统计,互联网对视频的渗透率高达72%,其次是电商和在线支付,而在线教育的渗透率仅为10%。

  有学者认为,让科技做自己的事情,离教育远一点,,保持教育的纯洁,如果真的要用科技做教育,,在一个完全崭新的领域做。但黄琰认为:2011-2019年,现代科技对教育的影响向前迈了一大步,随着AI、AR、区块链技术、5G技术、脑科学等次世代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落地应用,必将促进教育形态的进步。

  那么,科技到底如何推动教育进步?

  当谈及教育科技的时候,很难回避教育的本质。“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理想结果。知识和信息被学生大脑接受和吸收,可以通过研究交互机制,通过语言、肢体、声音呈现,但是这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做的很不足。通过技术,可以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更多关注,让每一个老师具备更多关注学生的能力,解决课堂知识、信息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传递。

  此外,科学技术建设加速,这也加速了教育和科技的融合过程。认识这个规律可以让行业更清晰地把握,教育和科技结合后,未来教育的发展节奏。当第一台深蓝战胜人类国际象棋,的时候,我们认为那就是计算机战胜人类的极限,到2016年,AlphaGo超过深蓝战胜了人类围棋,,掀起了AI征战各个领域的浪潮。现在,5G的时代即将到来,当手机无线网络速度比现在4G网络快10倍的时候,虚拟现实将会进入课堂和教育环境。在新的技术浪潮冲击下,全新的教育形态会被再次激活,发挥更具想象力的价值。

  目前,科技与教育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三大领域。

  第一是直播+教育,通过直播和教育的结合,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不公平问题。好未来推出的双师授课模式,通过互联网直播形式,让大城市里的优秀教师也能给贫困地区的学生授课。第二是AI+教育,通过人工智能和教育的结合,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我们一直在讨论中国缺老师,本质上是中国缺好老师、缺关心孩子的好老师。AI能让好老师覆盖更多的学生,让更多普通的老师可以更快地成为好老师。第三是大数据+教育,大数据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把以前的“教育黑盒”数据化,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黄琰说:“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就需要尽量消弭地点、贫富等差异,让孩子们能接受到同等同质的教育机会;质量,就需要让孩子们单位时间效率更高,素养培育更好,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快乐生活的组成部分。科技与教育的结合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之一。”

  “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 已经成为教育行业的大趋势,2019中国民办教育校长职业化高峰论坛特别设置《行业发展趋势论坛》,黄琰作为本届峰会的重磅嘉宾,将在峰会上带来精彩演讲,带领广大民办教育人聚焦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

  未来教育什么样?人工智能、脑科学、大数据如何重构未来教育版图?如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其受益一生?或许你将从峰会上获得答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