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国际观察>正文

他做服装行业30年,号召全体海澜之家向“马”学习,如今年销量190亿

时间:2019-09-19 14:48:10    来源:华西都市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据相关报道,2018年年底,海澜之家的门店数量达到了6673家,比2017年多出了881家,扩张速度高速,全年营收达190.9亿元,比2017年涨了4.89%。白手起家的周建平将公司一路带上了市,周建平也凭借269.3亿元人民币身家,位列201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23位、及江苏省首富。

  一、创业之初

  周建平是江苏省江阴市人, 1988年他拿着开照相馆赚来的30万,承包了镇上新桥第三毛纺厂,当时厂里一共只有十八名工人。1991年开始兴起杉杉西服,周建平毅然决然的放弃粗纺,转型组去做精纺。那个时候全国大部分企业都经营的是粗纺业务,没人愿意去经营刚兴起的精纺业务,于是周建平精纺的需求更大。1994年的时候,海澜的年度销售额就超过了一亿元。

  周建平的毛纺厂是国内毛纺行业的后起之秀,创立海澜集团凭着三大战略----品牌、规模、人才。这是因为这三点,才使毛纺厂迅速壮大。同年就成立了三毛集团公司。短短几年,三毛集团的总资产就达到了五十五亿元。

  1997年周建平开始进入职业装行业,考虑到品牌问题,周建平找了代言人,借着这个投放广告的事,周建平将三毛改成了“圣凯诺”,全国很多经销商都想要代理这个品牌,但是周建平坚持只接受机构用户的订单。

  二、与众不同

  海澜之家正式成立后周建平进行市场考察,期间,日本的两个装品牌给周建平留下了深刻印象。回来后,周建平成立了海澜之家。周建平将海澜之家定位成成年男性,消费者的衣服品种都可以进行自主选购。近三年时间,海澜之家就开了五十家分店。之后海澜之家迅猛发展,到2013年底,门店数量就达到3210家,实现净利润14.7亿元。

  2014年,周建平将凯诺科技变更为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功,市值超过400亿。周建平曾说做服装就是做品牌,目前在周建平的带领下服装行业发展的很好,未来可能还会涉及更多的领域,这也值得大众关注。

  海澜之家的模式已经被人咂摸过无数遍,,的特点无非就是三个字:轻资产。海澜之家控制上游的产品企划和品牌管理,以及下游的供应链管理和营销网络管理,而中间的生产、配送,则全部被外包了出去,这也意味着, 海澜之家无需置办生产设备,也不需要一名生产工人。

  周建平这么多年来,非常注重人才培养的问题,在这方面也投入了很多钱,为了招募人才,海澜之家提供了精装的公寓给那些人才住。正是因为周建平珍惜人才并且舍得在人才培养上花钱,所以才有了海澜之家的今天,往后高层次人才是否会实现转型都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在2017年,周建平激流勇退,交棒给了少帅周立宸。从履历上看,该名公子并不像其他富二代一样有留洋的管理经验,而是毕业于清华金融专业,曾在上海挚信资本工作,两年后回到海澜总部,从基层开始熟悉公司业务,为接班做准备。

  三、企业文化

  早在2010年,周建平投资16亿元,在江苏省江阴市新桥镇兴建海澜国际马术俱乐部,并发展成为集马术训练、马术表演、马术赛事、马文化展示为一体的马文化旅游综合体,引发广泛关注。此后作为母公司,海澜集团全国各地的员工都要去俱乐部培训,学习马的精神。

  周建平认为马的精神是奉献——人只要让它跑,就算它累死倒在地上,它也不会说不跑。马如今已成为海澜集团的一张闪亮新名片,更是海澜皇冠上一颗耀眼的点睛之珠。作为海澜集团重要培训基地和艺术表演基地的马术俱乐部,它承担着弘扬海澜文化、为海澜培养新平台的重责。

  这些年,周建平始终没有进军火爆的房地产、金融投资行业,连饱受争议的马术俱乐部也是为了老本行铺路,这种情怀和格局常让人感叹。或许,早在2002年。周建平将全国连锁、超大规模、男装自选的创新营销模式引进中国之时,就注定了此后周建平的种种创意之举。如何将文化转变为商业动力,用新模式铸就马术产业,将是周建平一直思考和践行的命题,他的匠心精神和,缔造也将掀开新的篇章。

  关于周建平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感谢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