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服务”作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被广泛关注,随着广大心理工作者在各个应用场景中的实践,涌现出了许多专业性兼具社会效应的优秀案例成果,第四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于11月19日圆满结束。本届活动共征集到全国近百个优秀案例,经过大众票选及复审,最终20个项目角逐十佳案例,经过一整天激烈地汇报答辩,,评选出了本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的十佳案例。
本届终审的评审专家团为:
· 孙时进
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监事长
· 傅安国
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决策咨询专家团成员,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 张红川
,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经济心理研究所所长、乡村振兴研究基地副主任
· 闫洪丰
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地区专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解析》丛书主编著
· 张霁
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社会培训部部长
· 董芳
资深媒体人
各位专家就本届社会心理服务案例汇报情况进行了如下点评:
孙时进:今年的案例类型比较全,自从下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文件之后,全国各地都在做服务模式的探索。
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评选,让我们学到更多的东西,也能够把专家们跟各地一线工作者更好地结合起来。社会需求是,的推动力,希望这种需求倒逼学校心理学科的改变,形成良性循环。
评选不是目的,评选也不是结束,要起到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通过评审,让更多的媒体把好的经验推广出去。
傅安国:大会征集的案例都做得很好,专业水准都很高。
从广度上看,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活动;从深度上看,案例的汇报人,包括团队所具备的心理学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都有一定的深度;从协作维度方面,它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协同合作,这三个方面给我的感触都非常深。
案例分享作为基层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一个尝试,成功为我们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做了一个样板。
张红川:社会心理服务提出的五年来,大家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个项目要想成功有三点很重要:一是重视是基础,要做好一个项目,往往需要一个地方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来关注这件事,才能够把社会心理服务这样一个系统工程落到实处;
二是做法出成效,每一个案例都在探索怎么能够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打法,一整套自己的方案,一整套自己的实施程序,这一点很重要;
三是特色是关键,每个社会心理服务案例,都有它的自己的一些亮点,如果没有自身的特色,案例也就会相对来讲会要失色一点。
闫洪丰: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组织这样一个活动,呈现出了社会心理服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
在实际过程中,这样几个方面需要关注。
一个中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一定要紧紧围绕解决当下人民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去展开。
两个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三个结合:多学科结合;结合中国国情、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多机构、多组织、多领域相结合。
四个兼顾:兼顾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幸福中国;兼顾个体、群体和社会;兼顾前期预防,中间干预后期服务;兼顾心理学核心方法和社会工作模式。
张霁:今天的案例涉及社会心理服务案例的方方面面且各有特色,同时反映出政府部门对社会心理服务的重视,尤其是对弱势群体服务的部分,社会心理的路越走越宽,前景越来越广阔。
通过这些案例看,除了社会心理机构,还有精神卫生机构的加入,二者协调,对于促进我们社会心理服务水平的专业化提升,特别有帮助。
董芳:连续几年参加了社会心理服务的评选,我觉得是每一年都在进步,每一年的案例越来越好,越来越有质量。很多案例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大家都是在基层踏踏实实实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大会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看到别人做了些什么,自己在做什么,大家互相借鉴,互相成长。
我们媒体要承担的一个责任,就是把这些好的优异的成功的经验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把你们的模式复制推广出去,形成一个更好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以上十佳案例将会收入《第四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优秀案汇编》,成为心理学工作者、心理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学习的范本。本届十佳案例将在第十六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进行线上颁奖。
大会将于11月25日-11月30日在线上召开。会议连续5天6晚,将有近60位心理专家、教育专家、行业精英以及相关领导们围绕《时代变局与意义重构:经济·家庭·大健康》主题,以演讲、访谈、圆桌论坛及体验式工作坊等多种形式为参会代表们提供一场思想与智慧的饕餮盛宴。
线上央视频等媒体平台全程直播,同时,第13届心理学产品与服务博览会也将同期举办,十佳案例汇报的精彩表现也会在博览会上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