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要耐得住寂寞,做人须经得起风雨。——无名
近段时间,《国宝档案》的热播吸引了大众对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议。大众通过镜头近距离观赏故宫的,,更感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随着节目的热播,“文物鉴定”这一对大众来说比较冷门的职业开始走进大众视野。这份仿佛可以穿越古今、与古人对话的特殊职业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捧。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文物鉴定专家、,文物修复师、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鉴定评估工作站主任、北大资源研修学院文物标本博物馆特邀研究员、中华文化促进会文物传承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中外名人研究会学术委员会顾问盛昶砚先生,一起来探讨关于文物鉴定一个耐得住寂寞的职业的话题。
主持人:盛老师,今天很高兴您能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专访。
盛:主持人好。
主持人:作为一名文物鉴定专业人士,盛老师如何看待文物鉴定工作?
盛:在大众眼里,文物鉴定工作者个个都拥有“火眼金睛”,一下子便能知真假,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文物鉴定更像是文物的伯乐,但是本身需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要对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都有所涉猎,当然还要具有严格的职业操守才能有所成就。
现代社会,国内热衷于收藏、研究、经营的群体十分庞大,并迅速发展,而他们最缺乏的也正是正确的文物知识和科学的鉴定研究教育,而社会的艺术品事业的发展急需要具备这样专业的文物知识人才,要强调的是文物鉴定不等同于考古学科。
文物鉴定是以学术为基础,以技术为特长、培养具有学术基础的复合型艺术品专业人才。它是以文物古董本身为对象进行多元化研究的新学科。传授分类文物的历史文献、科学技术、艺术评定、真伪鉴定及评估、艺术品收藏等专业知识,,培养鉴定技能。而目前我们国家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专业人才。
主持人:“文物鉴定”是冷门专业吗?盛老师如何看待文物鉴定这一职业?
盛:我非常认同“耐得住寂寞才能出精品”这一句话。在大众认知里,文物鉴定工作等同于考古专业,是一份似乎比较冷门的职业。直到近年来“鉴宝”“国家宝藏”等与文物相关的电视节目走进大众视野,获得不俗口碑后,大众开始对文物鉴定工作感到新奇有趣,这也引起了一众年轻人对行业的关注与选择。
在我看来,文物鉴定工作基本功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不能急躁,耐得住文物鉴定这份工作的枯燥与寂寞。文物鉴定是一份需要静下心来的工作,不急不躁,才能做好的事情。也许的确有的人可能会图一时新鲜来学习,但时间久了厌倦了就会离开,这也是人才缺乏的关键原因所在。
我认为,文物鉴定是可以从事一辈子的职业。当初,从事文物鉴定工作是出于热爱,通过文物鉴定工作使我真正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也找到了人生的一大乐趣。
文物鉴定博大精深,文物鉴定工作任重而道远,在这方面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真正的专家,从每一幅字画、每一件瓷器、每一锻布匹、每一件古代的服饰等等都是不一样的,它的保存程度不一样,鉴定方法不一样,只有一件连一件的去仔细观察、认真鉴定,积累更多的作品,才能积累更多鉴定经验,获得一步步提升,不能说你鉴定了许多宝贝,你就是专家了。
主持人:如何看待文物鉴定工作是既当“工匠”也当“学者”?
盛:文物鉴定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门类,是一项运用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分析辨识文物年代真伪、年代、质地、用途和价值的工作。单从技艺方面的鉴定就需要闯过层层关卡,在鉴定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远远不止技艺本身,历史文化知识,书法、绘画、雕刻等都要“一手抓”。
从工作范畴方面,从事文物鉴定需要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首先是材料学,从事文物修复、文物鉴定,需要掌握材料学知识。而从古时候的材料到现代材料是一脉相承的,发展历程和各种材料的属性都要很熟悉。此外,还需了解文物所在的历史背景,一件物品的呈现与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文化与物质、技术息息相关,这也就要求鉴定者需要有涵括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毫无疑问的就是书法、绘画等艺术技法,“不仅要懂,而且要相当精,不然被有心人利用以假乱真可就失去了鉴定的意义。
主持人:盛老师如何看待文物鉴定收入可观,传承“断层”这个问题?
盛:有人说文物鉴定、艺术品识真这个行业的收费相当可观,从玉石金铜类、陶瓷水晶类、银革乐器类、银艺类的鉴定价格来看,大多都按物品原价值的一定比例收费。也就是说,假如一幅古画的价值千万,那么鉴定的收费在百万以上。然而,这个高收入行业的就业人数却并没有想象中多。
这行年轻从业者出现了“断层”。他认为,文物鉴定从选材到修复和保护,都需要相当精密的技术支持,还需要学习大量跨学科知识,想要学到最终出师,一般人至少需要10年。并且所有学科的水平都不能只是“一般”,毕竟相关文物(鉴定)都需要,的文化和艺术,这一点就比较难。年轻人跨这么多学科,短时间不一定能够学会。此外,还需要好师傅、可以供实践的物品。很少有人能耐得住寂寞潜心搞研究,毕竟能赚钱的不止这个。
而文物鉴定除了人才缺失之外,许多特殊材料的制造工艺也在慢慢消失。作为一名已经从业几十年的的文物鉴定工作者,真不忍看见老一辈同行相继离开后,这个产业逐渐消亡。在此,也寄希望各大专业院校材料学、美术的学子,以及社会的有识之士能够细细品味这个行业,也希望有人能帮助教学育人办厂,成就一代产业后人。
主持人:文物鉴定的方法都是千篇一律的吗?盛老师给做下科普?
盛:文物鉴定博大精深,文物的类别不同,对此进行鉴定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同。在文物鉴定之前,必须对文物进行分类,以便根据不同类别的文物,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定。分类亦需鉴定,对文物辨伪、断代、评定价值等鉴定,更需要分类。在文物藏品鉴定中,一般以质地分类,有利于排比、辨别。在文物史迹鉴定中,一般按性质分类,这样更适合采用不同方法鉴定该类文物中不同类别的文物。
文物鉴定的具体方法很多,基本方法可归纳为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
传统鉴定方法是自古以来,人们在研究、鉴定文物中不断探索、总结、发展、再总结的科学成果。其基本内容是在对文物分类的基础上,对同类文物进行比较辨识和综合考察。
①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古代和现代,都采用比较的方法鉴别文物。以文物藏品为例,对年代、真伪、价值未作出辨识的文物,鉴定时,需选取已知其真伪、年代的同类文物的标准器,并将两者对比,进行分析,找出未辨识文物与标准器物之间在形制、质地、花纹、工艺等方面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分析它们的矛盾与联系。经过系统地分析研究后,作出科学判断。
②综合考察,通过对文物本身的调查,文献记载的考证,参考总结的鉴定同类文物的一般规律,对鉴定对象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判断,以达到鉴定文物的目的。此法对鉴定文物史迹尤为适用,文物史迹一般形体大,内容多,涉及面广,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鉴定,会取得比较科学的鉴定结果。
运用传统方法鉴定文物,除上述基本方法外,还要根据鉴定的不同对象,采用不尽相同的具体方法,如对青铜器、瓷器、书画等的鉴定 (见青铜器鉴定、瓷器鉴定、书画鉴定)都可说明这一点。之所以如此,是由不同种类文物的性质决定的。
现代科学技术鉴定方法,主要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文物进行分析鉴定。有许多文物仍以运用传统鉴定方法为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鉴定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科学技术鉴定和传统方法鉴定的进一步相结合,文物鉴定将会出现新的局面。
主持人:作为书画方面的鉴定专业人士,盛老师如何看待古书画修复与鉴定工作的联系?
盛:无论是古书画修复还是古书画的鉴定都有一个共性“细节决定成败”。从历史发展年轮来看,古书画、古字画大多都是年深日久的物品,纸张几乎都已经受潮霉变,上面沾染了很多灰尘,这时需要用清水清洗字画,再用毛巾轻轻吸干水分,此为“洗”。“揭”则是用镊子等工具将字画的覆背纸和命纸揭掉。接下来就到了“补”的步骤,找到和字画材质相同或者相近的纸张,将书画中残缺的部分修补好,使其成为完整的画面,这一步骤主要用到的就是浆糊,接下来就是“托命”。“托命纸”就是在画芯下面衬一张纸,去托住画芯,让纸张可以更加完整结实。,一步就是“全”,指的是将画中残缺的地方按照颜色和画意,用不同的颜料调和配色,用毛笔慢慢全色,以达到与原色调的协调一致。而这也是书画修复过程中最复杂,用时最久的一个环节。
上面这些就是古书画一个大致的修复过程,而古书画鉴定除了要了解这些基本的流程之外,还要对自己所鉴定的字画有深入了解。当接手到一副古书画时,你要在脑中形成一个大体思路,同时查阅了解有关字画的相关资料如字画的作者、年份、特点、材质,甚至包括这位作者的作品风格等,避免鉴定过程中细节漏掉而出现鉴定偏差。
主持人:盛老师认为做一名合格的文物鉴定工作者需要具备怎样的职业操守?
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文物鉴定工作而言,也是如此。行业规则很重要,秩序也很重要。做任何事情都应该遵守规则。博物馆有规则,大家应该遵守。否则人人都按自己的意愿来,博物馆肯定没法正常运行,文物鉴定工作也不能正常进行。而对于大众的那些不理解,真的很希望文物鉴定工作者能得到公众的尊重、理解和关爱。
其次,文物鉴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心态平和。在博物馆工作,人的心态会变得很开阔,心性也会豁达平和。从事文物鉴定,你需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因为大多数时间,文物鉴定工作需要一个人面对文物工作,没有太多对话。首先要心静,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坚持下去,才能准确识真。
正如行业人所言,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是一门需要人坐得住、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的学科,一双眼睛看得见真伪,一双巧手斗得过时间。
也许文物鉴定这门专业不能帮你在商业中心驰骋,但它自成一个世界,自有一室珍宝,只待你去挖掘。
与大家共勉!
主持人:盛老师的分享很全面。再次感谢盛老师接受本次专访问题的回答,希望有机会能够再次拜访您?
盛:非常感谢,随时欢迎,要讲一点我所讲的只是我个人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的认知和见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