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汤飞时,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眼睛:清澈明亮,炯炯有神。身着白色衬衣、黑色长裤的他,举手投足间充满着淡定和从容,让人感知到一种特有内涵。而谈起加固,汤飞更像是一本渊博的书,精辟独到的言谈,让人不禁陷入广阔无垠的建筑加固世界之中。
从理论到实际,被“加固”的信念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汤飞,一直走的是“技术”路线。他获得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并在美国ASCE’s Journal of Materials等权威杂志上发表数篇专业论文。即使后来在安赛乐米塔尔集团所做的销售工作,也从未离开过相关的技术支持工作。但这种技术工作,还仅仅停留在理论或是岩土方面的实际应用上。对于建筑结构加固技术,他知之甚少。
如果不是遇见“加固”,汤飞可能会这样一辈子。
2012年,刚刚辞去上一份工作的汤飞回到北京,,接触到了建筑加固行业。“当时应聘的那家外资公司是做建筑加固材料的,而他们又恰好需要一个懂土木工程技术的产品经理。”汤飞回忆说,“我了解之后觉得是一个朝阳行业,很感兴趣。”
当理论照进现实,汤飞逐渐明晰了“学以致用”的想法,将以往熟悉的土木方面的知识与建筑加固领域相结合,进行技术研发与支持工作。
然而后来,汤飞发现,由于公司业务设置原因,加固材料的研发工作均由国外总部进行,远在国内的他们很难将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反馈和改进,导致加固材料很难完全适应国内的情况,缩短了其生命力。
在外资的行业巨擘麾下,汤飞的才华难以施展,他总有壮志难酬的感觉。
“在我看来,那些加固材料都是有生命力的。而我,想要进行技术研发工作,去延续它们的生命力。”汤飞心底响起了阵阵回音。
2015年,在机缘巧合下,外资公司整体退出亚太市场。那时的汤飞也没有犹豫,追逐自己心中的声音,来到了重视技术研发应用的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学以致用,当理论与实践结合时,产生的化学反应不仅仅促成技术的飞跃,更能推动整个加固行业的发展,甚至创造出相关行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技术研发,做安全的“守护者”
2017年,水下玻纤套筒加固系统被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鉴定为“国内,”水平;
2018年,预应力碳板加固系统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2019年,碳纤维网格加固系统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从水下玻纤套筒,到碳纤维网格,卡本与汤飞始终走在建筑加固行业前列。建筑结构加固是目前的新兴行业,主要是利用碳纤维、粘钢、高压灌浆等技术对建筑进行的加强加固。
这个领域看似高端,实际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汤飞介绍,安全是最重要的,任何加固技术的出现都是基于安全考虑的,也是基于此去销售加固材料的。“加固技术其实是安全的‘良药’,我们要做的也就是对症下药罢了。”
在日常的技术研发应用过程中,汤飞也始终坚持着这点:不断鼓励技术研发人员前移,贴近客户,研发出安全又实用的技术与产品。正因如此,在汤飞和卡本人的努力下,研发出的预应力碳板加固系统成功应用于北京丰益桥项目,成为了当时北京市第一个预应力碳板加固项目。
这个项目的成功应用,标志着以安全为重的预应力碳板加固系统的可行性,更标志着以技术研发为重的卡本在北京市政的加固领域站稳了脚跟。
求新求变,用技术引领未来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已经开始了建筑加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虽然在近二十年中,国内也在不断研发创新,但相关技术的不成熟仍然是国内加固技术的一大痛点:由于目前对于建筑原结构的了解程度不高,导致加固前有时很难说清结构的具体病害原因,因此目前加固技术还停留在定性的设计分析上。
不过,熟悉加固技术的汤飞认为,虽然目前国内的加固技术并不是完全成熟,但在对于加固技术的实际适应性以及成本方面,中国加固企业已经开始,。
就在前不久,汤飞完成了自己从“技术总监”向“销售总监”身份与角色上的转变。但对于技术工作,他从未想过放弃。对他来说,这同样是贴近客户,改进加固技术的好机会。
未来,汤飞希望卡本可以继续多元化发展,可以让人们在提起“加固安全”时,可以与卡本划个等号。
“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经历很多时候充满了不可预见性,但从不乏味。我觉得我是在做有贡献的事情。”他说,“当我踏入加固这个行业时,我知道自己做了个对的选择。我很幸运能从事加固技术工作,为我们的建筑结构安全带来真正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