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各地要闻>正文

青年紫砂艺术家陈韦铭:要让那把壶有自己的灵魂

时间:2018-02-05 14:20:09    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紫砂壶,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品,集诗词、书画、手工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精致而细腻,丰富而深远,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史和文化史上均留下了绚烂的篇章。紫砂壶早已经从普通百姓的饮茶日用品演变为赏用皆宜、收藏与投资兼备的艺术品。

  紫砂壶原产于江苏宜兴,全称“宜兴紫砂壶”。传说,紫砂壶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越国大夫范蠡非常爱喝茶,于是想着利用紫砂铸成茶壶用来饮茶。但是关于这段历史并没有详细的记载资料,只是在民间较为流传罢了。其实,紫砂真正做成壶,是在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从那时起,紫砂壶就成了一种工艺、一种文化、一种追求,无数名家为它竞折腰。这五百年来,制壶名家不断推出传世精品,让国内外人士侧目。发展到如今的紫砂壶不仅造型独特、美观多样,而且凭着悠久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紫砂壶已经具有了极高的文化价值。

  


  陈韦铭紫砂作品

  眼下,有多少人为艺术品“执迷”,为紫砂壶“疯狂”,又有多少人走进艺术的花园,捧一把紫砂,抖落它“布满黄金”的尘埃,闻闻“紫泥清韵”之味?

  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这些中国紫砂界声名赫赫的“七大老艺人”,都已成为天上的北斗星,与更早的紫砂前辈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等相辉映。

  老艺人们未必料到紫砂壶从香港、台湾、东南亚一路热回现在的内地,掀起追藏狂潮,价格升破千万元。更值得欣慰的是,他们的昔日弟子、徒子徒孙们,如今已各成一家,并将紫砂文化、技术、艺德传给后人。

  


  青年紫砂艺术家陈韦铭

  陈韦铭(原名陈超松),就是一位“得真传”的江苏宜兴丁蜀镇的青年紫砂壶艺术家。

  几乎每个丁蜀镇的家庭都与制作紫砂壶有关,陈韦铭的家庭就是其中一个。在这样的环境氛围里经营成长,陈韦铭早是一块敲打好的泥片,只等着时机来临,慢慢也把自己炼制成一把实用又艺术的壶。

  “传统的经典的壶型经过了时间的考验,都是又实用又受欢迎的。”陈韦铭说,所以他更愿意制作具有传统风格的紫砂壶,而且在懂行的人眼里,越传统的东西其实难度反而更大,这好比学画的人常说的,平常见到的物品也许比天马行空想起来的东西更难画,一条蛇是怎么样的大家都知道,一条龙却是没人见过。

  


  陈韦铭紫砂作品

  不过,收藏陈韦铭紫砂壶的藏家却认为,陈韦铭的壶绝不仅仅止于传统。乍一看陈韦铭制作的紫砂壶古香古色,古意十足,仿佛一把老壶,但再一看却经常能发现其中意想不到的新意,正是那点看似不起眼的创新让陈韦铭制作的紫砂壶有了自己的特色、与众不同的味道。用陈韦铭自己的话说,就是“要让那把壶有自己的灵魂”。

  


  陈韦铭紫砂作品

  人们收藏紫砂壶,多半是欣赏紫砂壶的静默姿势,喜欢它灵魂深处的实在,用它泡茶最为风雅。就像它的秉性一样,容纳、再容纳,然后缓缓地释放,时光的节拍在这里放慢了。尽管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事情都如过眼云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但会留下永恒的故事,让你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反复回味。品味紫砂的同时,它会帮助你把这些故事深入到你的灵魂中了,苦涩、酸楚,或是一份让你刻骨铭心的牵挂,你都不可能摆脱它。时光匆匆,滤去的是年月的激情和青春的容颜,滤不去的,一如紫砂壶般优雅而立,静默地打量这纷扰的尘世,心安理得。

  一把精妙的紫砂壶总让世人魂牵梦萦陈韦铭的十指,正散发着“紫泥清韵”。

  


  陈韦铭紫砂作品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