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各地要闻>正文

日本遭遇“秋刀鱼荒” 自己惹的祸却甩锅中国

时间:2018-01-09 15:14: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日本又向中国“甩锅”,我们不同意!

  最近,

  日本遭遇了近50年来的“鱼荒”。

  没想到的是,

  日本竟然“甩锅”中国,

  说中国捕鱼量太大,

  影响了日本秋刀鱼的产量。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2014年2月2日,南大洋,日本捕鲸船“第二勇新丸”(Yushin Maru)号企图对反捕鲸船“史蒂夫·欧文”(Steve Irwin)号进行驱离。

  相关数据显示,

  2017年日本国内秋刀鱼渔获量较上年减少了30%,

  这是1969年以来的,值。

  目前,

  在北太平洋从事秋刀鱼生产的有

  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俄罗斯和中国台湾

  共约500艘渔船,

  产量在30万吨左右。

  中国大陆渔船近几年年平均产量

  维持在6万吨左右,

  并没有超过总产量的平均值。

  但日本为了成功“甩锅”,

  还曾把秋刀鱼送上了国际“谈判桌”。

  去年7月,

  在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年会上,

  日本提出,

  为防止秋刀鱼滥捕,

  给各成员方设置捕捞配额。

  其中,

  日本24.2万吨,

  中国大陆4.7万吨。

  是的,

  你没看错,

  日本提议自己的捕捞量是中国的5倍。

  不过不用担心,

  我们是不会同意的,

  这个提案同样遭到韩国和俄罗斯的强烈反对。

  很多日本学者认为,

  日本近两年遭遇的“鱼荒”,

  与洋流和水温的关系更为密切。

  东京财团,研究员小松正之就表示,

  “由于海水温度变化,

  秋刀鱼不再靠近日本近海。”

  也有日本网友“自黑”表示,

  日本由于滥捕金枪鱼的问题在国际上屡遭抗议,

  如今转过头来指责中国捕鱼量大,

  十分不妥。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日,日本下关港市,日本科研捕鲸船队从山口县下关港出发前往南极海域。

  的确,

  日本不仅滥捕金枪鱼,

  对海豚、鲸这些鱼类

  更是进行了残忍的捕杀,

  在渔业捕捞上,

  日本实在应该进行自我反思。

  2009年,

  由美国动物权益保护者里克·奥巴里发起拍摄,

  展现日本太地町捕杀海豚血腥场面的

  美国纪实影片《海豚湾》上映,

  无数海豚惨遭杀害、

  血染海湾的画面引发全球关注,

  影片于2010年,

  获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奖。

  日本渔民将海豚视为一笔极大的财富,

  一旦他们发现有海豚的踪迹,

  就会驾驶小船去猎杀,

  连年幼的小海豚也不放过。

  有些母海豚为告知幼海豚有危险,

  并试图保护它们时,

  往往会发出极度痛苦的鸣叫。

  那片触目惊心的血水,

  让人心碎。

  017年年末,

  日本捕鲸船队出发前往南极洲附近海域,

  计划4个月内捕杀333条小须鲸。

  日本渔业部门称,

  捕鲸是为了研究鲸鱼的生理习性。

  几乎同一时间,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媒体《水星报》

  披露了一段日本捕鲸船

  在澳大利亚南部海域疯狂虐杀鲸鱼的血腥视频,

  这段视频由澳大利亚海关人员拍摄于9年前。

  鉴于日本在捕鱼业积累的各种黑历史,

  2017年12月18日,

  欧盟和12个国家发布一封联合声明,

  谴责日本在南极海域的捕鲸项目,

  呼吁日方立即停止这类商业捕鲸活动,

  拒绝相信日方所谓“科研捕鲸”辩解。

  2018年年初,

  日本东京筑地水产市场的新年拍卖,

  一条蓝鳍金枪鱼以3645万日元成交(约合209万元人民币)。

  眉开眼笑的寿司店老板手持长刀,

  将锋刃划向这条405公斤的“鱼王”。

  事实上,

  由于生长缓慢及过度捕捞,

  不仅是这么大的蓝鳍金枪鱼,

  一些渔船目前连幼鱼都不放过,

  蓝鳍金枪鱼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已经进入濒危物种名录。

  蓝鳍金枪鱼的遭遇让人们看到,

  又一个类似“海豚湾”的惨剧在日本上演。

  涸泽而渔、残忍不仁,

  日本的做法受到国际社会及环保组织的强烈谴责。

  不从自身找原因,

  却向邻国“甩锅”,

  即使渔业资源再丰富,

  也终将有耗尽的,。

  有人说,

  鱼的记忆只有7秒,

  但常年遭受如此伤害,

  即使再笨的鱼,

  也早已学会远离这片伤心海洋。

  其实,

  世界上的每个国家、每个人

  都应该懂得资源的循复再生,

  更要尊重自然规律,

  尊重生命,

  敬畏生命。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这个地球上和平共存、生生不息。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