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独家新闻>正文

「音创未来」赵洪:发挥综合型大学优势,培养跨界音乐人才

时间:2019-11-20 10:26: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主任 赵洪)

  2019年11月9日,由清华大学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以"跨界·创新·无限"为主题的首届"音创未来:跨界人才与产业繁荣"国际论坛暨第三届"国际青少年音创未来人才计划"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

  论坛云集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罗马尼亚等海内外近500位,音乐人才、音乐从业者、专家学者、行业伙伴等,共同就未来艺术人才的培养方向、产业繁荣发展新途径、中国青少年文化认同构建与文化自信提升等主题,展开了前瞻性的思考与探讨,共同见证第三届"国际青少年音创未来人才计划"的启动开幕!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主任赵洪受邀出席论坛,并以《发挥综合型大学优势,培养跨界音乐人才》为题,作开幕式主旨发言。赵主任对"音创未来"理念给予了高度认可,通过分享清华大学在音乐跨界人才培养方面的理念、经验及成效,着重介绍了学科交叉、通识课程和校园文化活动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音创未来"嘉宾合影)

  以下是赵洪主任主旨发言实录整理: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我们清华大学艺术教育,和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联合承办首届"音创未来:跨界人才与产业繁荣"国际论坛。我觉得这次活动的组织本身就是一次跨界,我们知道清华大学是综合性大学,但他更见长于工程和科学;中国传媒大学也是综合性大学,但他更见长于播音和艺术专业,所以说这也是一次跨界的合作。

  谈到跨界人才培养,大家可能会说清华大学有跨界人才吗?我想简单说明一下,我们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它是为艺术家培养观众的。我们通过课程教学、学生的艺术活动,包括这些剧场的运行,为我们的师生提供更好的艺术作品,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谈到跨界,我可以举几个清华比较成功的跨界的例子。刚才彭刚校长谈到,我们清华早期有一位特别神奇的跨界的音乐家,就是赵元任先生,他是语言学家、心理学家,他懂得中国的33种方言,他在清华大学教授物理、数学,同时也教授音乐学、中国乐谱乐教和西洋音乐欣赏的课程。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家人整理出他的音乐作品有132首,比如《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韵》这样的作品流传至今天广为传唱。还有两位我觉得也特别值得介绍,一位就是我们清华第一任工学院院长——电机专家顾毓琇先生,有一次我去,音乐学院,看到学校,主楼的大厅里挂着顾毓琇先生的画像,他是,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同时也是,的词学家、戏剧学家和宗教学家,被称为"文理融通一奇人"。顾先生曾经破译了明代的魏氏乐谱,还整理出了25首唐宋歌乐谱,并译成英文,这是我们跨界的一个典型代表。

  还有一位我们大家也会有印象,就是黄自先生。黄自先生是清华大学心理系的学生,但是后来他在中国现代音乐界有了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成就,在上海音乐学院,我们也可以看到黄自先生的塑像。这三位后来的艺术大家,其实他们都出身于其他的专业,并不是音乐出身。今天活跃在现在的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舞台上,还有清华大学的中青年一代,比如说我们熟悉的李建、高晓松、我的同学宋柯。包括今天,我们依然相信在清华里还有很多年轻人在追逐一个音乐的梦想,比如下午在论坛上我们就会看到的刘晓光、宿涵这些才30出头的清华人,他们也投身到了音乐界,希望把他们能够把原来化学博士、经管博士的背景,和将来的音乐制作、音乐传播结合起来。综上,我们清华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也是培养了很多跨界的音乐人才的,并且这些跨界的音乐人才的出现,它不是个偶然现象,也不是几个人的爱好,它有一个非常有规律性的原因,通过我这些年的工作,我把这个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清华大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大学校园里接受良好的艺术实践锻炼,能让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的发挥。我们上面举例的这些人,无论是顾毓琇先生、黄自先生,还是后来的李健等等,其实他们都是我们清华学生艺术团的成员。我们清华的学生艺术团,它不是一个专业的艺术团,它都是由普通院系的学生爱好者组成的艺术团体。像顾毓琇先生,他就是我们第一任的戏剧社的社长;黄自先生当年是军乐队的,他吹单簧管也吹次中音,同时他也是合唱的男高音;李健就不用说了,他是当年我们民歌的特长生,他当时入学唱的是《乌苏里船歌》,后来投身到了流行音乐界。兴趣是,的老师,这些,转身到音乐界的人,都是因为他们热爱,因热爱而执着,因执着而不断进取,因不断进取而取得更好的成就。

  第二点就是我们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我们知道今天的艺术创作和传播实际上已经非常的综合化,以音乐创作为例,原来传统的创作,可能用五线谱、用一支笔就能做出曲调就能成为作曲家,今天它需要和物理、和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和心理学、和传播学等等很多技术结合,甚至到,产业界要和经济学、和法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恰恰为我们跨界人才培养提供了多学科的教育背景。首先我们这些学生都可以在全校选修各种门类的综合性的课程。因为在培养方案里,我们的学生要选13个学分的分布到八个学科门类的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就为他们提供了非常综合性的学科背景。同时我们教师间的合作也为我们学生的跨界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桥梁。比如说清华大学就有科学与艺术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就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信息学院联合举办的研究院,为我们的学生培养提供了非常好的综合训练的机会,这些学生将来也会成为跨界的非常重要的输出力量。

  第三点就是我们为普通的学生开设大量的选修课程,以及开设辅修专业。从16年开始,我们开设了音乐工程与技术辅修专业,这个辅修专业我们取得了和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学院、,音乐学院的作曲系的支持合作,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优质的教师资源和非常好的作曲和录音环境,使得我们普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第一专业,还可以修辅专业。我们的目的就是培养懂音乐的工程师。他懂了音乐之后,可以做音乐的制作、做音乐的创作、也可以做音乐的产业和音乐的传播,我想这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综合性大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的非常好的一个人才培养的复合模式。同时我们也为学生开设了200多个班次的艺术选修课程,这些课程里包括了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影视还有视觉艺术等等。我们的学生都可以在选课系统里选修到这些课程,来发现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在艺术方面的创造力。我们围绕着我们的学生艺术团的建设、我们的课程建设、我们的学生文化活动,来广泛地提供这样的知识和土壤,让我们的学生有跨界的准备,积累跨界的能力。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实业,我曾记得古代《晋书·乐志》里面说到:"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 宫、商、角、徵、羽是我们古代的音乐的五个音阶,我想这就是古人对音乐功能的理解。梁启超先生也特别重视情感的陶冶,他认为美育就是情感的教育,情感教育的三个法宝就是音乐、美术和文学。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将进一步扩展优质的教育资源,联合这些专业院校,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更多接受艺术熏陶和激发艺术创作的机会,使不同专业学生有机会接触艺术、喜欢艺术、创造艺术,为我们未来的音乐界培养更多的综合性跨界人才。

  我觉得"音创未来"的名字特别好,我们可以理解成是音乐创作的未来,也可以理解成音乐创造未来。我相信,随着我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感受提升,音乐将会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我们清华大学将继续承担起人才培养的使命,在我们未来的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把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有能力、有热情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美好生活做出一份努力。希望我们今天的"跨界"能真正做到大跨界,从不同的学科跨升到我们的艺术领域、音乐领域,为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做出贡献,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