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独家新闻>正文

原声第二弹“空间在左,内容在右”联合上海设计周成功举办

时间:2018-09-10 16:55:33    来源:北京视窗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空间在左,内容在右——活力社区塑造法则”

  主办单位: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东原集团原声平台

  协办单位:date、社邻家、四叶草堂、儿童友好城市研究室、翠竹园互助社区发展,、上海信义社区营造服务,、大鱼社区营造发展,、青谷营造社、原·聚场

  承办单位:APlus Communications

  9月1日下午,原声(DY Voice)第二弹以“空间在左,内容在右——社区活力塑造法则”为主题,由东原集团联合上海设计周,携手社区发展领域的学术专家、商业机构、NGO组织等多元力量共同举办,与现场近150位嘉宾和媒体代表,展开了一次关于社区发展本质及内涵的交流,以期寻求适应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的社区建设及运作模式。

  论坛主持人:韩鹏

  东原集团上海公司副总经理

  论坛由发起主办方东原集团上海公司副总经理韩鹏担任主持,他向现场嘉宾简单介绍了此次原声活动的背景——在横向的社区聚落运营中,东原经过实践孕育出了,社群实体空间“原聚场”,赢得市场瞩目,在荣誉之下也产生了更强的责任感。正是心系着对社区事业的情怀与追求,促成了此次“原声”第二弹的举办。

  在简短的开篇后,论坛进入正式环节,共分为三个主要篇章,分别为:三位学术嘉宾的研究报告、围绕社区建设与运营的研讨对话,以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倡议仪式。

  主题演讲

  演讲人:闫加伟

  社邻家创始人、社会创新实践者

  闫加伟老师以“公共空间运营的意义和逻辑”为演讲主题,从公共空间的新趋势着手,分析了公共空间的几个“越来越”现象——即政府新建公共空间越来越多、商业转型公共空间越来越多、社区商业创新公共空间越来越多、公共空间的颜值越来越高、公共空间的功能越来越融合。然而这些现象下也存在着“服务层次低”的局限性,在设计、管理和运营的层面都亟待改善。他提出,“整体营造、规模化运营、跨界运营、平台化运营”,可能是改善当前公共空间运营问题的几个重要途径。

  演讲人:刘悦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学者

  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理事长

  刘悦来老师在演讲中首先引发了全场对景观空间生产中的快餐文化和大量失维社区景观现状的思考,进而提出了“社区景观营造的另一种可能”。以杨浦四平百草园和创智农园为例,他成功尝试了共治景观的模式,以自然教育和自然种植的活动,整合了过去几十年由资本化空间生产带来的人与人的疏离。而后他将社区花园发展计划从“逐个推进”发展到“片区联动”,不断证明了“市民从一开始就高度参与的景观设计,是从粗糙稚嫩到日臻,的过程”。,他补充道,“多元参与式景观设计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对美好生活本质的理解。”

  演讲人:沈瑶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沙市共享家社区发展,理事

  儿童友好城市研究室创办人、负责人

  为何要“走向儿童友好社区”?沈瑶老师在开篇以几组令人震惊的数据阐述了快速城市化与儿童成长之间的矛盾。她认为:家、社会、学校是孩子在18岁前最主要接触的三类场所环境,对孩子的三观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状表明对于儿童友好环境的营造已经非常紧迫。通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她向听众总结了四个促进儿童友好社区的关键词:“‘社区’共识”、“儿童公共游戏场”、“核心行动-儿童参与”,以及“行动网络”,共同指向了城市建设需要高度重视社区与儿童之间的共生关系。

  三位演讲嘉宾的报告内容发人深省,引发了场内一百多位投身在城市建设一线的专业听众对社区公共空间的重新思考。随后,论坛进入研讨环节,在特邀主持人曹阳的引导下,一轮轮更为激烈、深刻的对话相继展开。

  研讨对话

  研讨主持人:曹阳

  源创易设计集团董事及北京公司总经理

  紧扣“空间在左,内容在右”的主题,曹阳根据六位研讨嘉宾的学术背景,将其归类在社会学和设计实践两大派别上,随即接连抛出一系列尖锐的问题,从社区范围划分,到社区商业回报,再到社区多元矛盾体的平衡,在长达80分钟的对话环节,凭借其诙谐幽默的主持风格和狠踩痛点的主持内容,使得整个会场小高潮不断。

  研讨嘉宾(左起)

  范杰臣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信义社区营造研究,副秘书长

  上海信义社区营造服务,副主任

  孙哲

  社会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教师

  张崇飞

  原-聚场联合创始人

  研讨嘉宾(左起)

  孟凡浩

  gad•line+ Studio 主持建筑师

  何嘉

  建筑师、大鱼社区营造发展,联合发起人、主任

  吴楠

  建筑师、南京互助社区发展,、

  明志公益发展,理事长

  如何定义社区?

  范杰臣从物理空间上给出定义,他认为在小区红线范围里面社区居民可以使用的公共空间即是社区空间,但事实上,居民对这个界定的认知也是模糊的;孙哲基于参与主体的角度描述道,社区空间必须是多主体的空间,这是与商业性质空间,的区别;张崇飞则从心理学的角度阐释,人们对一个空间的舒适度和熟悉度决定了对这个空间的定义,当空间和人有了亲和作用后,社区空间甚至会被视作家庭空间;,,基于对社区空共空间的理解,孟凡浩坦言,中国城市目前的公共性非常脆弱,比如开发商不敢拆除小区的围墙,政府不允许开发商“占用”改善城市空间等,多方立场使得公共空间的包容性变差。

  如何看待社区空间的商业模式?

  张崇飞提出,没有一套成功的商业运营模式的空间是不可能持久的,“原·聚场”作为公益性的社区空间,将凭借自身的商业循环实现可持续的收益;而何嘉所代表的大鱼社区则一部分来自于政府资助,一部分通过所举办的城市设计节拉动企业赞助,使大鱼社区能够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对于盈利,吴楠则认为,往往在公共空间中“想赚钱不一定能赚到钱,不想赚钱可能就赚到了”,重要的是把焦点放在内容上而非空间本身;对此,孙哲进一步谈到,“地产的钱和社区的钱是两个概念,公共空间不是没有钱而是钱的意义不同”,居民付费不是为了金融或者福利,连接公共服务的信任的消费一旦激活,将对社区中的社会资本产生非常巨大的作用。

  如何发挥专业的力量?

  吴楠表示,设计师们应该更多地介入到社区存量空间里,推进我们整个社区的发展,这会是设计行业未来的重要方向;何嘉提出,在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环境下,设计师除了专业技巧外还需要一些转译技能,把居民的需求翻译成设计语言,画成效果图给政府看;随后,孙哲以有车与无车人群、有儿童和养宠物的人群等存在一定空间竞争关系的矛盾体出发,提出了更深一层的空间规划和运用的思考。

  观察员:边莉君

  青谷营造社发起人、理事长

  对以上深刻的讨论内容,观察员边莉君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她认为在社区一定的地理范围内,所有室内室外能让居住者停留或是使用的空间都是社区公共空间,同时她在研究中还发现,人们使用室外公共空间的频次比室内要高。其次,对于商业模式,她指出社区里至少有三套逻辑,主逻辑是社会的伦理逻辑,辅助逻辑是政府的行政逻辑和市场的商业逻辑,当社区里面产生钱的时候,事实上已经不仅仅是,,人脉、关系、技术、智商、能力等等都是溢出价值。,,她分析了政府和开发商层面的壁垒,并指出每个利益相关方都需要想清楚做社区的起点、目标和路径分别是什么,把专业度,程度的体现出来,才能够成为核心的竞争力。

  倡议仪式

  倡议代表(左二):丁芳

  东原集团副总裁

  活动,,由东原集团副总裁丁芳女士作为原声活动发起方代表向全场嘉宾发起倡议。她表示,作为原声活动的发起者,从地产圈转换到真正的社会圈,这也是东原产品的初心。以此作为起点,使原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活动平台,相邀各界有识之士共同深入探讨人、场景、空间、内容的相关话题,从而打破资源及共生共享的有限度,尽,可能发挥出开发商积极的影响效应,共同为社会做出我们的贡献。

  倡议环节嘉宾代表合影

  与此同时,场内嘉宾代表走上舞台,将手中签有自己名字的、象征空间元素的木屋放置到“社区”模型上,“社区”的灯光在嘉宾的携手共筑下随之渐渐点亮。值此,原声第二弹活动进入尾声,但社会各界力量在社区发展方向上的凝聚方兴未艾。

  原声( DY Voice)系列活动由东原产品发起,其初衷在于搭建一个知识共享、经验交流、思想碰撞的开放性平台,围绕当下备受关注的社会课题,每年定期开展2-3次百人规模的大型对话活动,旨在将声音传播到业界乃至社会。

  第一弹:居住与儿童

  第二弹:内容与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