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莎莎是杭州日报社一位美编,毕业于中国美院广告系。2012年生下“泡芙妹”后,她用漫画记录女儿毫无逻辑却灵气四溢的片段。前后画了400多幅,由中信出版社结集《泡芙妹,全世界我最喜欢你了》出版。
朱莎莎绘画中
记录童年,留给将来的她
关于记录的初衷,她说:
“如果将来有一天,她和我一样,不可避免地变成了一个离经叛道的少年,鸡零狗碎的中年人。可以回头看看,自己当初懵懵懂懂光顾人世间、憨态可掬、无邪烂漫的小模样。愿她永远不忘初心,永远记得牛仔一般肆意驰骋草原、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肆无忌惮撒泼打滚的这个童年。”
现在6岁的“泡芙妹”爱吃爱睡,心宽体胖,已是一个幼儿园中班小朋友,进入了“婚姻敏感期”。
绘者的乐趣:在大人和孩子的视角间转换
完成一幅这样的画,大概只要十分钟。随手拿起手边的笔记本、看了一半的报纸、巴掌大小的餐巾纸上,用铅笔、钢笔、或者软毛笔,一挥而就。
朱莎莎说她绘画没天分,小时候幼儿园的绘画作业全是妈妈代笔的,也不知怎么碰上狗屎运,考上中国美院。毕业时,她暗自庆幸:“以后再不用碰画笔啦!”
但在画女儿的过程中,她体会到绘画的乐趣。从大人的视角看孩子的世界,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是回望遥远的精神家园。
朱莎莎作品:女娃娃的传统游戏,过家家。
从儿童视角看大人的世界,是新鲜,是举重若轻,由此生发出些许水草般清浅的感慨。
朱莎莎作品:奶奶走了,活了105年,无疾而终。
向孩子学习,和她一起成长
家长和孩子相处,常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教育孩子,使其尽早适应成人社会;另一种是向孩子学习,在陪伴过程中得到成长。
朱莎莎坦言自己是后一种更多些:“有些规矩我自己都做不到,怎么好意思去要求她?”她觉得,虽然泡芙妹是她的娃,可她的天分,不仅仅来自父母,她的长大,自有大自然的安排,“就像年糕妈妈有篇文章说的,小孩有自己的逻辑和生活节奏,不能因为成年人牛,你就必须听我的。”
何况,成年人真就比小孩牛吗?她曾给一群小娃娃上绘画课,课间这些小人看着窗外马路叽叽喳喳:“斑马线到了晚上会变成斑马吗?”“会啊,到了晚上,它们就会变回斑马,站在马路口,互相打招呼,顺便抖落白天被大家踩踏在身上的灰尘。”
这想象力让她震撼。
更叫她吃惊的是,小孩轻快的内心,那近乎是一种超凡脱俗、大智若愚的存在。
东西找不着,她焦头烂额,泡芙妹悠悠地说:“着什么急呢?你不想找它时,它自己就蹦出来了。”睿智到让你心惊,说那话的嘴奶渍未干。
有一句话,叫愿你道路漫长。女儿的到来,不仅仅是自己童年的一次倒带,更让她发现生命充满未知,路漫漫其修远,她满怀期待并充满感激:
“我是个极其普通的妈妈,泡芙妹是个极其普通的娃娃。我第一次当妈妈,你第一次当娃娃。你在成长,我也在成长。你在学我,我也在学你。你会慢慢长大,渐行渐远,终有一天不再需要我。这些都没关系,养育你只是为了完整我们的生命,就算你今后平庸至极,我也一样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