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做过一个统计,一座590万人口的城市,先后接受过保险代理人资格培训的人次达到25万,占据这座城市总人口数的4.23%。
也有位学者坦言,得到综合保险体系知识培训的人群,其知识与文化素养的提升,其实就是对国民教育和文化软实力的直接贡献。
这类数据和说法,与你理解中的保险业一致吗?
01
11年前,徐伟燕把一份辞职报告交到一家银行负责人的手上,在确认她要转行到一家寿险公司做营销员后,这位银行负责人显然有些惊讶。就这样,燕子辞去了第一个人生驿站,想要打出一片新天地。
保险营销表象是销售一份保险契约,其实它更像是在传播新生活理念,践行一种责任,为千家万户构建一道安全屏障。“在专业精准度上你不能似是而非留有模糊地带”,十一年后,徐伟燕这样说。
她讲起一件往事。电视台的一位女主持人对自己健康状况信心满满,对保险一直敬而远之。燕子意识到,一位主持人对保险的认知,会影响很大一批受众,她像“熬中药”一样,循序渐进和主持人沟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主持人为自己投保了一份重大疾病险,也跟燕子成了知心朋友。
投保四年后的一个下午,她突然给燕子打来电话:“燕子,我摊上事了,我的保险能赔偿吗?”她在单位例行体检中被诊断患有乳腺癌。燕子一边安慰,一边通过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办完了理赔。主持人看到账户里不仅打进了保险合同承诺的20万元赔偿,还返还她刚缴纳不久的那期保费。有些诧异。
燕子解释说,这是确诊后缴纳的保费,根据保险合同的豁免条款规定,在免责期过后诊断患癌,此后余期保费可以豁免。主持人也想起来投保前,燕子三番五次讲过产品的设计亮点和条款。
经过手术和一系列治疗,主持人渐渐恢复,也自愿担起了推广保险理念的公益大使,用自己的经历启蒙对保险心存偏见的人。
02
保险业回归保障本质是大势所趋,不少险企都将“保障”作为公司重点发展战略之一,重点研发保障型保险产品。
“在为客户设计保障计划时候,不能混杂自己的私心杂念,我把客户当作兄弟姐妹、大姑大姨”,燕子说。
与理财型产品相比,保障型产品由于件均保费低,保费规模小,件均佣金也不高,销售人员花费同样的成本却只能赚取更少的佣金,难以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因此不被作为销售重点。
“可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普通客户而言,他们购买保险寻求的主要是为了风险保障,而非资金的保值增值,不区分客户群、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推销或搭售理财型产品的做法,会变相占用客户有限的资金,抑制保障需求,也会给客户留下风险缺口,在他们面临重疾、医疗、意外等困境时候,无法获得保障,这就失去了保险的初衷”,说到这儿,燕子很有原则。
保险的真正价值在于“雪中送炭”的人文关怀,体现的是互助精神,而非“锦上添花”的资金增值。客户在保险上花了100块,关注的并不是保险到期后能拿回105元还是110元,而是以小博大,抵御风险,用相对低的付出,获得尽可能高的保障。
03
燕子的团队从最初的八个人发展并稳定在目前300人的规模。让她欣喜的是,越来越多高学历人群,比如教师、工程师、公务员开始加入到她的团队。
这十多年来,她也眼见着保险消费者的变化,现今保险消费者明显的特征就是高知、高收入、年轻化;女性是驱动的角色,男性基本上是支付者的角色。
“现在的消费者,他们对保险的理解跟以往大不相同,更多的时候,我面对的客户已经建立了初步的风险保障,他们对于保险并非持排斥态度,只是缺少一个专业的人来帮他们更进一步用好保险工具。”
“我帮客户整理保单,详尽了解客户的家庭财务、已有保单的投保之处状况,进一步分析原有的保障保额缺口、未来的家庭规划,甚至宏观经济方面的一些趋势,只有仔细了解分析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才能完成给一个家庭的风险保障交上一份可靠的答卷”,燕子说。
用专业和坦诚换得信任,没什么诀窍也没什么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