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着光明而来
“妈,没干啥,正常工作呢。”吴晓琴对着电话那头的母亲说,这是吴晓琴来到深圳应急医院项目的第12天,没日没夜的忙碌,竟忘了每周和父母通电话的日子。
吴晓琴是中建科工广东厂的一名普通女职工,在收到公司准备在深圳修建应急医院的消息后,她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怕他们担心,没跟家里人说,直接报了名就来了。”吴晓琴原本打算等工程结束之后,再告诉家里人自己去深圳修了应急医院,可上次吴晓琴在现场清点气瓶的时候,大姨忽然打来一个电话,现场嘈杂的环境让大姨不停追问,吴晓琴这才将自己参与深圳“小汤山”建设的秘密告诉了大姨。让吴晓琴感动的是,当家人知道她在抗疫建设的一线后,并没有责怪她,而是叮嘱她一定要注意安全,后来吴晓琴才知道,母亲知道这个消息后,在家担心的连觉都睡不着,还特意为女儿求了一个“平安符”。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吴晓琴说这是她在项目上印象最深的一句话。项目从上到下,全都是卯足了干劲儿要把深圳应急医院早日建好,看着以前在广东厂斯斯文文的同事在项目上变成了只睡3、4个小时的“工作狂魔”,吴晓琴觉得自己也被激发出了战斗热情。有一次,送气瓶的货车到了,但地面还没完全硬化,原本司机打算把气瓶叠放在地上,赶紧去拉下一批气瓶,吴晓琴坚决不同意,在她和司机沟通的过程中,吴晓琴发现周围有几块打混凝土剩下的挡板,顾不上那么多,她奔过去用双手把那些沾满泥土的挡板拖了过来,迅速布置出了一片临时的平整场地。“气瓶底部一定要放在硬实的平面上才行,现场各种交叉施工,万一机器碰到了,后果不堪设想。”吴晓琴说。
吴晓琴在项目上最伤心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工作太艰苦,而是有人开玩笑地对她说了一句“晒黑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看着镜子里面脸上被晒出的口罩晒痕,像个大花脸一样,吴晓琴说自己那一刻心里面真的有些难过,不过她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我们是为着光明而来的,离太阳近,当然烤黑了。”吴晓琴说。
严守“第一道工序”
“把最着急的工作分给我!”这个说话嗓门显得有些大声的,是中建科工深圳应急医院项目大宗材料应急招采小组的小组长孔卉楠。
孔卉楠说她以前说话没有这么大声,“项目人多,尤其我们商务办公室,进进出出的各种人,不吼两下根本没人听得到。”
孔卉楠1990年出生,是标准的90后,2012年毕业后加入中建科工,也是最早进场的一批同事之一,早在大年初五就已经到了前线。“商务工作一定是要先行的,尤其是只有20天工期的这个项目,你不走在前面,后面所有人都得等你。”深知时间的宝贵,从一开始,孔卉楠就进入到了战斗状态,在接到项目启动命令后不到10个小时的时间,几十通电话,最终锁定了5家级配碎石、混凝土、钢筋材料供应商,并储备了6家作备选应急单位。
看起来,似乎问题已经解决了,谁知道,对孔卉楠来说,问题才刚刚开始。深圳应急医院项目建设,正值春节期间,而且也是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很多人员都回家过年了,而且很多地区的交通处于中断的状态。虽然材料是有了,但运输材料的司机却十分缺人,这让原本信心满满的孔卉楠一下子没有了底。“当时都已经绝望了,恨不能自己去把那些材料拉回来。”孔卉楠说。
在反复与供货商沟通无果后,孔卉楠最终只能求助于朋友圈,她把急需运输货车的消息编成了一个小短句,并在后面附上了自己的电话,孤注一掷,她就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出来。“大概也就几分钟,电话就来了。”后面就是应接不暇的电话,最终经过反复的沟通确认,孔卉楠共计寻找到30家运输单位协助材料运输,她连夜启动了供应单位约谈,最终锁定256台泥头车来运输材料,后续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后来,当事情告一段落后,孔卉楠打开朋友圈翻了翻,才发现,原来自己几乎所有的好友都在朋友圈复制转发了她的消息,那一刻她坦言还是很感动的:“所有人都在力所能及地为项目出力。”
谈起这段时间的经历,孔卉楠想的最多的其实是她的儿子,孩子今年才4岁,虽然深圳的家里有老人在照顾,但一直在项目上,十几天没有回去过了。“也不敢回去,怕万一有个啥事儿,那就太可怕了。”孔卉楠说,等自己撤场后,要按照公司的规定认真隔离,等隔离完了,到那时候再给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说实话,项目现在都已经完工了,还有人打电话问我需不需要货车。”孔卉楠笑着说。(通讯员:王有江、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