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商业资讯>正文

首华物业19天打通老小区供暖管线

时间:2019-12-04 18:22:11    来源:首都建设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一场初雪带来寒潮降温。69岁的祁阿姨和老伴儿在朱家坟南里社区生活了近20年,这个冬天,祁阿姨明显感觉到家中温度上升,在家仅穿一件薄毛衣即可。为了保障丰台区朱家坟南里社区居民温暖过冬,首开房地首华物业国馨分公司对朱家坟南里社区供热管线和锅炉进行了改造,确保在冬季把温暖送到居民家中。

  老小区管线老化

  11月30日,初雪后的第,,首华物业国馨分公司北方车辆厂项目工程部主管于兆峰拿着测温计走进祁阿姨家,还没进门儿,一股暖暖的热气流就从半开着的房门内扑面而来,“于师傅,家里可暖和了,快进来坐。”祁阿姨热情地招呼着门外的于兆峰进屋说,家里就有温度计,这几天温度都没有低于20摄氏度的时候,这个冬天不会再冷了。祁阿姨屋内面积约63平方米,几片暖气被装修的木板盖着,只露出一小部分。记者上前摸了摸,很烫手。于兆峰现场测量室内温度为22.6摄氏度。

  说起以前冬天取暖经历,祁阿姨打开了话匣子。朱家坟南里社区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原为北京车辆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家属楼,64栋楼里住着近3600户居民。随着房屋日渐老旧,社区内供暖设施管线老化,原单位供热部门很少进行维修,致使家中温度总是上不去。“以前冬天,我们在家里还得穿着棉坎肩,如果遇到下雪天或者是刮风的天气,家里温度更低。“那时候常想,自己的房子什么时候能才暖起来。”祁阿姨说。

  “三个提早”解民忧

  上一个供暖季丰台区共协调处理居民各类供暖投诉13518件。为提高供热领域精细化管理水平,国企首华物业国馨分公司自接管“三供一业”项目朱家坟南里社区以来,针对去年冬天出现的供热问题,探索出“三个提早”工作法;主动联合社区,将供暖工作提前预判,解决摸排中发现的供热问题;启动访民温暖活动,做到“未诉先办”,将供热矛盾排查处理由被动向主动、由应急向应治转变,保证居民今年温暖过冬。

  今年4月初,首华物业国馨分公司开始朱家坟南里社区供热管线及锅炉进行了改造,可到了9月底,天然气管线面临困难,难以完成接通。摆在首华物业国馨分公司面前有两个方案:一是将天然气管道经过附近村庄,接通锅炉所需的天然气,但是这样会给村民带来很大安全隐患;二是按照新管线设计,管线需要下穿长147米的蟒牛河后,再在云岗路破路20米处铺设管线。

  “若是实施第二种方案,管线进行改造按照正常手续需要相关部门一一批准,程序周期较长,眼看着供暖季还有一个多月,很难确保今冬供暖季前完工。而如果不能按时完工,将影响3600户居民的正常供暖。”首华物业国馨分公司北方车辆厂项目经理王振华说。

  10月初,首华物业国馨分公司向长辛店朱南社区居委会求助。居委会通过街道帮忙,,找到丰台区人民政府先后两次启动“吹哨报到”机制,组织丰台区城管委、规自委、交通委、水务局、北方车辆集团等部门聚在一起,经过现场会议协调,各个部门开启绿色通道,并制定出应急方案,在朱三里西北角路下接入燃气,解决了中继接驳点穿越蟒牛河河底以及云岗路破路等问题,用19天的时间完成了供暖燃气管线改造,确保3600户居民家里暖起来。

  “未诉先办”见初心

  在朱家坟南里社区北侧新的供热站,三台巨大的圆形锅炉正在运转,一旁的远程监控设备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采暖数据。管网内的二次回水温度已超过43摄氏度,“现在居民家里室温已能保证达标,室内平均温度均能达到20摄氏度以上。”王振华说。自本市启动供暖后,物业便开始了入户测温摸排工作,首先走访的就是去年存在供暖问题的家庭。工作人员上门后将住户存在的管道漏水、堵塞等问题一一记录,进行统一维修。这样的入户测温工作,在朱家坟南里社区每天都会挨家挨户开展。

  “通过入户测温,能快速解决供暖遇到的问题,保证居民生活不受影响。”于兆峰在首华物业国馨分公司工作已有9年,他深知,供暖对于居民来说,就是大事。“今天的温度正常吗?”“您放心,我马上过去看看。”这样的话于兆峰每天都要重复说几十次,但他却依然保持着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从不敷衍,认真记录好供热站的温度、流量。

  “如果接到报修电话,我们也是立马赶到居民家,进行故障排查。”于兆峰说。特别是在下雪天,气温下降快,但供热管网升温却比较慢,为了确保用户家中供暖温度不受天气影响,项目部工作人员随时注意天气变化,提前将锅炉升温运行,加强设备巡查,保证设备稳定运行;同时调整二次水网平衡,使用户能在极端天气均衡用热。

  记者跟随于兆峰及物业工作人员入户测温,工作人员每到一家,待全部检查完毕后,需要10分钟左右。他们巡查完一户再去另一户,路上没有片刻休息。路上,记者对于兆峰说,“别人家的暖气是热了,可你们却一路奔波在外受冻。”对于兆峰笑着说,“我们的工作就是‘送温暖’,只要温暖能够传递,提早发现居民家的问题,我们苦点累点也值得。”此时,已将近中午12时,于兆峰跟几位同事准备在外面吃完中饭后,再赶往下一户居民家中。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