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崔紫阳)全市就业人员总量20年间增长了近3倍;近十年年均工资增长在10%左右;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338人……9月5日,市人力社保局发布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本市就业工作的相关数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坚决贯彻落实,“稳就业”的决策部署,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新时代就业方针。特别是通过减税降费和稳岗补贴等一揽子措施,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在2019年,仅通过社保降费将为企业减负约200亿元。
数据显示,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全市就业人员总量从1978年的444.1万人增长到2018年的1237.8万人,增长了近3倍;就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从1978年的28.3:40.1:31.6调整为2018年的3.7:14.7:81.6,特别是第三产业中信息软件、科学研究和金融业的从业人员占比约23%,产值占比近40%;就业收入稳步提高,实现劳动者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2018年北京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达12.7万元,近十年年均工资增长在10%左右;就业权益有效保护,健全劳有所得保障机制,推动劳动合同制度,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本市劳动者就业从以单位就业为主,到目前的就业与创业并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服务全国科创,建设,加快打造“双创”升级版,构建以创新创业引领产业升级、助推就业提质的新生态,2018年新注册企业超过18万户,首都特色创业政策、资金、品牌效应明显,创业氛围日趋浓厚。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者职业技能提高的需要,大力开展全职业生涯的技能培训,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实现了技能人才培养与就业结构优化的良性互动。围绕首都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职工职业能力素养的提升、重大项目建设需求等,本市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建立人才队伍。目前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338万人,高技能人才99.6万人,7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