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商业资讯>正文

聚焦各地夜经济:下班后钱往哪里花?

时间:2019-08-13 11:43:4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老板,再来一份小龙虾!”

  “得嘞!”

  临近零点的深夜,是北京簋街,中最热闹的时候。记者刚一走出地铁站,就被街边麻辣鲜香的气味儿撞了个满怀;街面上,标志性的红灯笼点缀着夜色,几乎每个馆子门前都坐满了等待的食客。

  如今,夜生活已渐渐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商务部一份关于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有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晚上18到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50%。夜经济俨然已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已有北京、天津、上海、济南等地出台相关政策举措,激发夜间经济新动能。那么,各地的夜经济中,都有什么业态?蕴含着哪些特色?当地百姓的接受度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人民网记者走访多地进行了解。

  告别“冬眠”,北方涌现更多“不夜城”

  夜晚的石家庄勒泰,庄里街人头攒动(石家庄市商务局供图)

  “石家庄的变化太大了。”自2000年来石家庄上大学后就一直定居于此的陈庆雷,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夜生活的变化。“刚来的时候,一到晚上,除了几条大路上有路灯,其他地方都黑乎乎的,跟郊区没啥区别。现在你再看,晚上灯火辉煌,有大城市的样子了。”谈起如今石家庄的夜,陈庆雷的语气透着骄傲。

  改变源于2010年石家庄启动的夜经济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石家庄已形成23条经营相对规范、风格不同的商业街区,夜间活动也更加丰富了。用90后石家庄姑娘张楠的话说,她每天生活最美好的时刻,就是夜晚和朋友一起逛逛街,吃点小吃,看看电影。

  “晚上九点刚过,路边商铺就纷纷打烊,公交也早早迎来末班车”曾经是不少北方城市夜晚的真实写照。今年一份商业机构的“夜经济”报告显示,在全国夜间消费最活跃的10个城市中,南方城市占据9席,北方城市仅有北京上榜。不过,和石家庄类似,诸多北方城市已在慢慢补回“夜经济”这一课。

  长春桂林路商圈已成为“网红”小吃“打卡地”(李洋 摄)

  晚上七点,长春桂林路商圈人流密集,爆肚、烤串、奶茶等小吃档口前排起了长队。与白天的冷清相比,夜晚的桂林路显得“年轻”了。如今,长春的夜晚已不再是单一的“撸串”喝啤酒,边逛街边吃点“网红”小吃,成为更多年轻人的选择。

  北京华熙LIVE特色商街(海淀区委宣传部供图)

  美食并不是“夜生活”的全部。晚上九点多,北京华熙LIVE特色商街音乐餐吧的驻唱歌手拨动着手中的吉他,为“深夜食堂”的食客们添了一道视听“大菜”。在HI-PARK篮球公园,室外夜赛正打得火热。酷爱篮球的俊海每周五晚上都要约上兄弟们到篮球公园来组局打全场。“多晚都有人打球,基本上打到这儿关灯才走。”他说,“我在这儿结交了许多好兄弟,我们建了自己的微信群,除了篮球,私底下也成为很好的朋友。”

  除了各式商圈,24小时便利店也成为人们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家小区门前的便利店,半夜都能买到热乎乎的包子、玉米、关东煮,对经常上夜班的人来说,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家住太原和平北路的赵女士在医院工作,凌晨下夜班是常态。过去回家饿了只能自己煮碗挂面、蒸个蛋羹,现在,她随时随地都能在便利店里买到自己喜欢的吃食。

  夜市升级换代,多地主打“文旅特色牌”

  在部分北方城市努力培育夜经济的同时,重庆、长沙、武汉等夜经济发展较早的城市,正升级换代,将“文化范儿”整合进夜经济中。

  重庆江北区九街,夜市悄然启幕(邹乐 摄)

  趁着周末,家住重庆九龙坡区的汪雪岚特意与朋友一起约到九街,在花园夜市中逛一逛。在她看来,近几年重庆夜经济业态的变化十分明显,“以前都是餐饮、娱乐为主,其实久了也会有点腻,觉得不如在家里休息一下,但现在不一样了。”汪雪岚说,现在能玩、能参与的夜间项目越来越多,比如九街最近十分火爆的“街头沉浸式话剧”,上次自己路过时,还特别幸运地成为了其中一个角色,不经意间就从“路人”变成了“剧中人”。

  热闹的长沙火宫殿(林洛頫 摄)

  “知道吗?今晚梅溪湖大剧院有闫真教授谈《沧浪之水》!”中南大学本科生谢宗霖兴奋地通过电话与朋友交谈着。作为全国知名的娱乐之都,霓虹璀璨、灯红酒绿的夜生活是长沙最响亮的招牌,曾有“不去歌厅,等于没到过长沙”的说法。如今,长沙的夜经济不断演变出新,展示出多元化的文化特色。

  高端艺术产业在长沙逐渐兴起。梅溪湖畔,芙蓉花开,剧院里面演绎过《灰姑娘》音乐剧、《智取威虎山》戏剧,也举办过大型交响乐演出,长沙市民在此感受到了不同于以往“草根”文化带来的气息。

  夜晚的24小时书店,仍有不少读者在看书(金雨蒙 摄)

  24小时不打烊书店则为夜色添了几分静谧。在位于武汉汉口的卓尔书店,记者看到,虽已至深夜,却仍有不少年轻人在看书。据了解,该书店从2014年起便开展了24小时不打烊业务。店长王宁说,做24小时书店不为赢利,而是一种文化信仰的坚守。2015年起,卓尔书店每年还举办武汉诗歌节,邀请百余位中外诗人出席,令江城的夜色诗意璀璨。

  在为夜经济打造的众多文旅项目中,“本土特色”也成为许多城市的靓丽名片。

  西安大唐不夜城(西安曲江新区文化局资料图)

  晚上八点多,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的西安大唐不夜城,华灯照亮了天空,此时的街道人流如织,来自各地的游客享受着休闲和惬意的时光。记者见到江西游客刘淼时,她正在兴致勃勃地拍摄抖音小视频。她告诉记者,“刷抖音时经常能刷到这里,灯火通明、流光溢彩,美得没话说。正好最近有空,我也来拍一段抖音视频,尝尝当‘网红’的滋味。”

  新疆国际大巴扎夜景(那衣 摄)

  晚上十点左右,新疆国际大巴扎逐渐热闹起来。作为新疆重要的文化旅游,建筑,大巴扎集中体现了浓郁的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路边的乐器店老板正在即兴演奏各种乐器,自弹自唱不断吸引着路过的游客;不远处,步行街的舞台上正在进行街舞表演,围观的群众将舞台围得水泄不通,激情四射、青春动感的舞蹈表演引发观众阵阵欢呼。来自江苏的游客吴振说:“第一次到乌鲁木齐,感觉这座城市真是太有活力了,地方特色非常浓郁,在江苏夜市我都没怎么看到过这些。”

  “夜经济有其自身的独特内涵。就像外滩表现出的夜上海十里洋场的浓郁氛围,,井蕴含着,根下的京文化,锦里夜市骨子里透出的巴蜀休闲味道,这些都是在白天不能完全展现的。”山西省社科院的专家一语道破玄机。

  重庆市观音桥街道副主任郑祖全说,“我们应该给予夜市乃至夜经济更多的文化内涵,让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且历久弥新。”

  想要“拥抱”夜经济,配套设施还得跟上

  发展势头正劲的夜经济,无疑将对各地消费起到“再升级”的作用,但记者调查发现,相较于消费者的旺盛需求,各地的夜经济发展还存在配套设施不足等短板。

  “银川大部分公交都会在晚上九点前停止运营,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个点夜生活才刚刚开始,每次我吃完饭都得打车回家,有时去一些偏的地方吃饭甚至连车都打不上,只能选择黑车。”银川市民段磊向记者吐槽,公共交通夜间运营的缺位,无形中会增加夜间消费的成本,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在采访中,许多人都表示有和段磊一样的经历,“夜经济商圈周围交通设施是否完善”“深夜出行是否安全”也成为各地市民关注的焦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查显示,限制游客夜间体验的因素中,受访者担心安全问题占比49.4%,夜间交通不便占比25.8%。

  北京夜间公交(董兆瑞 摄)

  群众有所需,政府有所为。针对夜间公共交通等问题,各地有关部门也推出了相关服务举措。为保障市民夜间出行,自7月19日起,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每周五、周六实行常态化延时,各站末班车通过时间均在0:30分以后;途径“夜京城”,、商圈的25条常规夜班公交线路增发班次;同时,上线13处电子围栏鼓励网约车在,夜商圈运送乘客。

  上海在轨道交通延时调整的基础上,还推出“夜间区长”和“夜生活,执行官”,引导季节性夜市规范有序发展、倾听百姓反馈,更全面地发展商业街区的夜间经济。

  长沙坡子街夜晚人流如织(林洛頫 摄)

  黄兴路步行街和五一广场是长沙人流量、车流量最密集的地方之一,为保障夜间行人安全,当地有关部门对道路进行了优化,长沙市天心区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在有的地方画出对角斑马线,人们可以直接交叉穿行,节省时间。”

  重庆则将美化夜市街景设置的公共照明和装饰照明设施全部接入了城市路网。在“不夜九街”街区,不仅设置了专门的执勤点,让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巡逻和交通巡逻,还特设了“醒酒室”,供醉酒的人在内休息,以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

  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夜市(崔新耀 摄)

  为保障夜市项目的冬季运营,天津市商务局还推动,街区扩大室内经营面积,增加供暖和遮风避雪设施,并鼓励夜市建立滑冰场、室内冰雪主题乐园等运动场所。

  专家建言:夜经济不是白天消费的顺延,要细分需求

  “大部分夜间消费需求与白天不一样,如果仅把白天的商品结构、服务业态、市场布局原封不动顺延到晚上,消费者不一定‘买账’,不同地段的商圈夜间需求也不一样。” 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会长齐晓斋建议,在开发夜间消费的时候,有必要对夜间消费需求进行细分。

  业界有观点认为,“网红”夜游项目频出,既折射出人们对夜经济的刚需,也暴露出目前夜间消费项目还远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一直关注石家庄夜经济发展的河北经贸大学教授董葆茗坦言,“我们的夜经济,该有的点儿有了,该有的业态有了,但离满意还有一定的差距。比方说,听相声、看话剧、看演出、听音乐会,石家庄也有,晚上也能去。但从质量上来说,高水平的节目还是欠缺。”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屈晓东则提出,发展夜间经济还要创新亮点,在“夜间经济”中引入“智慧”元素,将信息化手段融入夜间经济的发展之中,带来夜间经济的消费联动。

  “夜间经济繁荣以后,会给城市交通、环境、安全等带来管理压力和责任,如果城市管理延续过去的思维和模式,就难以满足夜间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还要加快对城市现有管理体系梳理和调整,既要规划好夜间经济的空间布局,也要理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运行机制,为夜间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于新怡、董兆瑞、孙一凡、祝龙超、李梦文、马俊华、李洋、龚莎、金雨蒙、林洛頫、黄军、张伟、阎梦婕、那依,实习生杨甲科、辛天、欧阳伊萱、张雅榕、孟志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