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测,2022-2025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单一航空市场。这意味着2022年中国旅客吞吐量会达到9.8亿,而那时美国航空市场的规模应该是9.5亿或9.6亿。”在6月19日举办的2019民航趋势论坛上,国际航协北亚地区机场、旅客、货运及安保服务总监侯侃透露了上述信息。
据民航局的数据,2018年我国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64亿人次,较2017年增长10.2%。据了解,目前中国约有235个机场,官方估计,到2035年,中国将需要约450个机场。分析人士预测,届时中国的民航旅客吞吐量将占到全世界的1/4。
去年12月,首都机场成为,个年旅客吞吐量过亿人次的机场,也是继美国亚特兰大机场后,全球第二个年旅客吞吐量过亿人次的机场。目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将于今年6月30日竣工验收,2022年将实现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到2025年达到7200万人次。
在当天的论坛上,侯侃还提到了一个关键趋势,即全球航空市场正在向亚太地区倾斜。根据IATA的预测,到2022年,印度的航空市场将从现在的第七位升至第三位,印度尼西亚将从第十位升至第五位。而几天前,波音发布的2019年《民用航空市场预测》显示,不断增长的客运量和飞机退役趋势驱动了未来20年对44040架新飞机的需求,总价值达6.8万亿美元,与去年相比今年的预测值增长了3%。未来2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将继续引领增长,全球约有40%的新飞机将交付这一地区,飞机交付量达到17390架次。北美地区排名第二,未来20年预计将交付9130架飞机。
侯侃称,未来20年全球航空市场大约55%的增量都来自于亚太市场,其中仅大中华区一个地区的增量就将超过亚太区其他地区的总和,占到28%。“所以这种发展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给中国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侯侃总结称。
根据侯侃的介绍,目前全球,的100个机场中,只有4个机场在未来五年能够满足现有的旅客增长量。其余96个机场或已经达到饱和,或将在未来3-5年达到饱和。对此侯侃认为,未来机场应具备三大发展方向,一是旅客端的全流程无纸化,二是机场端的智能化处理,三是差异化安检。
今年5月,中国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副巡视员张清在例行发布会上公布了这一消息,但当时民航局也指出,包括季节性因素、临时活动和事件以及极端天气增多三大因素影响了,机场的吞吐量。北京商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