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托市可期
数据显示1-8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增速比1-7月回落1.5%。基建继续拉低固定投资增速,在市场寄望于基建去促进经济发展的时候,连续两个月基建投资增速下滑,着实令投资者失望。但是1-8月增速下降比1-7月下降的1.6个百分比相比较,有所放缓,市场普遍认为这是政府开始逐渐对基建发力的表现。并且,财政部在8月15号公布了《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要求在9月底完成今年80%的专项债额度,而且财政部副部长表示要求地方着重优先发展在建项目,防止突击发债。统计局发言人也进一步表示,,对于基建投资放缓趋势也高度重视,将有一批合规“优质”项目陆续出台开工。因此我们预测,1-9月的基建增速下降将会继续放缓,甚至会出现反弹。
房产投资开始遭遇寒冬
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高增长,同比增长10.1%,但是略低于1-7月份的10.2%,房产投资逐渐放缓,基本上符合我们的预期(见图1)。目前,各地土拍频频出现流拍的情况,显示出地价高企挤压地产商利润,地产商拿地意愿不强。同时,政府持续的高压政策抑制房价快速增长。且棚改货币化逐渐退出,导致未来三、四线城市需求下滑。因此,房地产投资下滑是必然的。另外,8月金融数据也显示出中长期贷款继续维持从今年6月份开始的萎缩趋势(见图2),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棚改货币化逐渐退出,但对于一线城市来说,需求依旧很大,而相对于对货币化依赖较大的三、四线城市,银行的差别化房贷正在倾向于三、四线城市。因此,我们预测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依旧会下滑,但是可能没有市场预期的那样严重。
图 1:房地产投资增长同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顶点财经
图 2: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量减少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顶点财经
工业投资,一公里梗阻打通效果不佳
1-8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4%,增速比1-7月提高0.3个百分比。其中,制造业投资表现尚可,8月增长7.5%,提高0.2个百分比,已经连续5个月出现增速加快。与央行扩大债券抵押评范围,同时降低评级,使得企业债券融资较为容易有关。同时,8月金融数据显示新增企业债券3376亿,环比增加1139亿,也验证了这一观点。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是,银行放贷依旧谨慎。数据显示,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略有萎缩,而且M2和M1剪刀差加快扩大(见图4),货币定期化比较严重,不利于未来支撑工业投资继续增长。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工业投资增速将会有所放缓,但还需要多结合未来的“宽货币”向“宽信用”打通的情况。
消费数据超预期存注水现象
中国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9%,不仅高于市场预期的8.8%,也高于前值8.8%(见图3)。尽管消费高于预期和前值有助于减缓经济下行压力,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物价的提高对于社零数据有一定注水因素。数据显示,8月CPI继续上升至2.3%,我们之前已经在文章中表示受到非洲猪瘟以及水灾自然灾害的影响,猪肉和菜价已经开始提高,但是10-11月菜价将受到寿光水灾的影响继续上涨,而且国际油价提高以及人民币贬值都会加重通胀的上行压力,从而加大对于社零数据注水的影响。而且8月金融数据显示M1和M2剪刀差再次扩大(见图4),居民消费持续低迷。均不利于未来市场对于实际社零的预期。
图 3:社零总额增长同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顶点财经
图 4:M1和M2剪刀差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顶点财经
贸易摩擦逐渐影响实体经济
中国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1%,高于前值6%(见图5)。其中,8月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增速较7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大概率因为采暖季环保限产,导致期货大涨,促使企业加班加点增加企业利润,同时也增加库存以对冲限产对于企业利润的负面影响。制造业增长6.1%,回落0.1个百分点,也符合我们的预期,因为上个月制造业比6月加快0.2个百分比,或是因为在贸易摩擦加剧前,出口商加快出口,以减少贸易战的影响,但同时透支了今年四季度的出口额。我们预测四季度经济数据可能会继续承压。
图 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顶点财经
社融超预期,但是信贷冲量现象明显
8月社融增量为1.52万亿,大幅超预期的1.4万亿(见图6)。其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是企业债大幅增加3376亿,在上文中已经说明了未来对于工业投资有一定的支撑;第二是票据融资较上月增加了3781亿元,作为银行期限最短最安全的资产来说,票据融资往往大幅增加,表示银行冲量现象明显,叠加贷款质很低,中长期贷款增加量减少,,一公里梗阻打通效果不明显,银行放贷依旧比较谨慎。
图 6: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顶点财经
综上可知,中国经济环境依旧不容乐观,日后我们需要注意的风险有四点。第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尤其是如果美国2000亿公布后,我国的反应以及未来美国继续的措施;第二,“宽货币”到“宽信用”的梗阻打通情况;第三,地方政府储备的投资项目数量以及质量如何;第四,在国内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双双低迷,“微滞胀”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政府如何扩大内需,同时抑制滞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