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支付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隐患。4月1日起,央行发布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将正式开始实施,条码支付额度将实行分级管理,对于线下扫描静态码的支付方式,每人每日最多不能超过500元。专家认为,新规的出台更加规范了市场环境,对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支付新规4月起实施
随着业务规范的实施,条码支付正式告别“无证驾驶”时代,央行将条码支付的风险防范能力分为ABCD四级,并对不同风险级别的条码支付设置了金额上限。也就是说,以后扫码支付单日消费金额将受限制。
通俗来讲,央行把扫码支付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动态扫码根据ABC三级分别设置自主约定、5000元、1000元的金额上限;静态扫码设限,,单日,不超过消费500元,新规从今年4月1日正式实施。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普遍存在的店面张贴二维码,由消费者使用微信、支付宝等进行扫码支付的情况,被称为“静态扫码支付”,而消费者打开手机出示给别人供扫码的条形码,则属于动态条码。央行认为静态条码支付方式风险较大,除了做出500元的限额外,明确表示银行和支付机构提供的条码支付必须要用动态条码。
此外,新规对静态条形码也有了新标准。展示静态条形码的介质应放置在商户收银员视线范围内,商户应定期对介质进行检查;在静态条形码介质显著位置明显展示收款方信息,便于用户核对。
商户表示影响甚微
随着扫码支付的迅速普及,与之相关的欺诈案例也越来越多,限额保护是针对二维码消费使用不太熟练、无法清晰辨认欺骗行为的用户,这批用户在中国占很大量级。据易观金融分析师王蓬博介绍,扫码支付存在消费者通过静态码被盗取存款资金的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每日限额500元并非单一商家限额500元,而是用户当天静态码的支付受限总额。另外,对于消费者来说,,内使用静态码支付不得超过500元,是指同一家支付机构的单日累积静态码交易金额,如果用户绑定了多家银行卡,则每张银行卡的限额分开计算。
在新规实施后,或许会对街头的小商家产生一些影响。比如对于卖煎饼的老板来说,,收入超过500元后,就需要单独扫每位顾客的二维码,如果遇到赶时间的上班族,则会带来一些不便。
北京商报记者近日在走访时了解到,大多数商户认为新规影响有限。例如,目前部分餐馆已经完成扫码枪等支付设备的安装。一家超市店主表示,用户每次消费十几元的价格不会产生很大影响,但对于一些购物量较大的客户来说,每日500元的额度可能会出现不够用的情况。
在王蓬博看来,对很多中高端消费的商家来说,新规的出台可能会带来一些限制,如果想继续进行比较通畅的移动支付,可能需要去购买一套专用的设备。
苏宁互联网金融研究,主任薛洪言也表示,静态扫码消费金额设限对绝大多数用户而言都不会有实质性影响,因为这种条码支付一般是用于小微交易。
加速行业细分
此次央行对于支付新规的设定,能够让支付市场的层次更加细分,彰显了监管部门进一步防控金融风险的决心,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来说,新规对其条码防护能力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来说,新规要求“支付机构不得基于条码技术,从事或变相从事证券、保险、信贷、理财、信托、货币兑换、现金存取等业务”。
市场人士认为,条码支付新规的出台,对于第三方机构则是大洗牌,在市场上除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少数支付巨头外,还有很多从事聚合支付等相关支付业务的服务提供商,这种高风险的混业经营模式将会得到进一步规范,未来互金类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无限制扩张的局面将彻底终结。
王蓬博进一步表示,支付新规的出台封堵了移动支付巨头通过扫码支付由高频低额的场景,逐渐渗透到中频高额甚至低频高额的渠道,能够进一步划清扫码支付与刷卡支付等方式的界限,细分行业格局,让整个市场走向更加平稳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