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潮流不仅改变了传统实体店的经营模式,也让热衷于电商的互联网巨头们开始重新思考线下的意义。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深入到零售行业,无论是从业者还是解决方案商,都在尝试借助智能化的方式优化库存,提升资源利用率。对于超盟数据来说,通过整合极度零散的线下零售数据,帮助零售店做数据赋能,从而挖掘商品数据库的价值,是其一直在探索的路径。
根据《埃森哲&CCFA聚焦零售企业转型》的报告,几乎所有受访企业都将零售新技术的应用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94%的企业表示非常重视或较为重视新技术,并愿意将成熟的前沿技术引入到商业运营中,只有6%的受访企业表示对新技术“不重视”或“无所谓”。可见,技术赋能已经成为零售业能否长远发展的胜负手。
在超盟数据创始人&CEO李思贤看来,中国线下门店的数据全部呈现孤岛状,区域割据非常严重,超盟所做的就是要掌握商品在线下流通时的实时数据状态。举个例子,一罐饮料的包装、成分、颜色显而易见,但是其在线下是如何流转的,包括从产线到货架过程中的成本价变化、销售者在不同阶段的购买习惯,以及便利店的库存、销售额、销售量等信息,并不是正态分布的。此时,就要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构建异构的知识图谱,让产品、门店、销售者之间产生联系。
零售业的转型之路
零售系统的复杂之处在于,从进货到仓库、配送、分仓到每个门店销售、补货…是一个庞大的供应链。同时,零售连锁店的系统更新换代较慢,像传统ERP开发起来就比较困难,要想让新员工完全掌握也不是易事。当然,这也是零售商在做数据分析时的难点。简单讲,业务人员并数据分析并不精通,所以需要有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把数据的结果可视化,才能促进业务效率的提升。再有在技术层面,由于数据产生时的业务逻辑是完全抽离的,使得遇到PB级数据时用传统数据库跑非结构化数据会比较吃力,因为底层架构不是分布式的。
在李思贤看来,体验是影响线下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线上的数据都打通了,可以做到“一键下单各地发货”,很少出现断货的情况,而线下则会受到供应链的各种挑战,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消费者白跑一趟,这也是为什么超盟要先把供应链到店铺的前端做好。其次,线下“所见即所得”的特性往往对消费者心理有着连锁反应,比如某人本来想买一袋牛奶和一个面包,进店一看面包没了,那么牛奶可能也就不买了。
实际经营过程中,算法能够解决很多不可控的人为因素,包括供应周期和补货时间,这是ERP无法实现的。“假设一个门店有2500个SKU,每10分钟打一次库存,ERP是记不下来的,因为数据量太庞大了,更不要说300个门店。”李思贤透露,每个门店的补货数据都是根据各店情况而定的,超盟可以让零售店的订货准确率从70%提升到90%,让每、畅销品几乎都不会出现断货的情况,要知道畅销品的销售情况是一个门店整体销售额的命脉所在。
复合优势切入快车道
说到商业智能,其实像微软和IBM这些巨头公司在很多行业都有着成熟的方案。不过考虑到垂直行业众多,而且其中还存在着若干流程,总有些细节是巨头无暇顾及或者说难以处理的,而这恰恰也是机会所在。超盟数据创始合伙人&CTO李健豪表示,超盟每接入一个数据库,都会对其进行自动辨别分类,判断哪些是销售表、哪些是门店表、哪些是商品表,找到之间的关联性,线下零售行业应用的大部分是关系型数据库。通过销售表,能把周边的所有表用算法关联起来,形成一个小的网络。这个网络里包括商品、门店、销售。”
与工业标准不同,零售业的预测结果更多是动态的,会受到人、环境、天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建立相对准确的预测模型,就要与行业特性相结合。通过以商品为,构建的知识图谱,超盟可以将硬件及其信息标签连接起来,例如匹配到每个门店、每个商品、每个条形码,以及相关的人工状态,综合这些数据结合算法优化,才会有真正的效果提升。
李思贤认为,超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三个方面:技术深耕,从对接数据、清洗数据,到构建知识图谱,为客户提供可持续的价值;经验丰富,无论是创始人的过往经历,还是在创业过程中的磨练,都成为了服务客户的助力;复合型团队,既要懂技术又要懂零售,让有互联网基因的人深入行业去了解业务,为帮助客户转型奠定了基础。
AWS让智慧零售成为可能
从去年10月开始,河北天天便利店旗下的300多家门店部署了超盟的解决方案,从前期接触到系统上线仅用了15天,成效显著:通过接入督导移动端产品,使得督导人数从20个减至12个;通过使用PC的BI产品,加强了数据的挖掘、分析和预警能力,让订货准确率从70%提升至90%,告别了畅销品断货的现象;通过手机订货,推动10月、11月、12月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0%,毛利增长40%。“传统做零售的和经销商转型的,二者有着些许不同。经销商转型好一点,传统做零售的、大卖场做零售的这些人,转型开便利店在思维转变上会慢一点。”李思贤说。
据了解,超盟的解决方案选择了亚马逊AWS作为底层支撑,包括EC2、S3、Lambda、RDS等均有涉及。以Lambda为例,微服务使得弹性计算更有效率,可以按需付费。李健豪介绍称,“一开始的时候开了好几台机器,数据库也要24小时开着。转到Lambda之后,实现了按需付费,只要1.36元,我们用多少次就付多少钱,成本很快就会下来。”
目前,超盟服务的客户超过1万家门店,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倾向于选择一些一线城市的二三线品牌和二三线城市的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做出示范效应。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每家店接入超盟的数据服务只需要300块钱的年费,这也显示了超盟勇于拓展市场的决心和信心。长远来看,超盟除了要为品牌商和供应商贡献价值增益,还将积极探索金融服务的增值空间,例如为品牌商提供市场营销的指导意见,或者做一些OEM方面的尝试。
“快消这个市场太大了,足够冒出N个独角兽,大家切入点都不太一样,更多的是一个拼图。在技术和数据挖掘上,还是要由创业公司去提供机会。”李思贤说,“市场并没有竞争,只有大家都参与其中,这个市场才会热起来,老板们才会更关注数据,让数据开放更容易,我们也就更好切入,到那个时候再拼产品,看到底谁的产品能有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