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下午和太太一起去健身房前,某互联网公司任职的刘同在家加班,收到香港保险公司提醒缴纳今年保费的邮件。刘同拿起手机挨个看了看各种互金“宝宝”和港股美股账户中的余额,寻思下周平仓几手腾讯股票把钱提出来先把全家人的保费交了,剩下的要是行情好,说不定就把下次旅行的费用赚出来了。三个月后的年假,刘同和太太预订了去帕劳潜水自由行。
这是刘同的一个普通周末,也是新中产阶层的一个典型缩影。
《吴晓波频道2017新中产报告》中认为新中产阶层的界定,不单纯是收入和资产的财务概念,更大程度上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认同的概念——即便在同一收入水平上,认为自己属于新中产的群体,在出国游、商业保险、运动健身等方面的支出明显高于自认为不是新中产的群体。
这群和刘同差不多的新中产阶层以80后为主,普遍本科以上学历,IT及互联网、金融、制造、房地产行业的从业者占一半以上,82.5%的新中产除了职务性收入还有其他收入,银行定期存款或理财产品、股票、基金、债券、互联网理财、投资性房产的投资收益是主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海外资产配置比例从2016年的4%大幅增至12.2%,这可能是应对近一两年人民币贬值风险的针对性地策略。比起海外买房,香港保险、香港股票、美国股票几乎算是海外资产配置的入门首要选项,分散风险、保值、增值,让资产在不被通胀蚀去的前提下,承担适当的风险以获取高于银行存款的回报率,是新中产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主要需求。
图片节选自《吴晓波频道2017新中产报告》
刘同毕业于全国排名前十的财经专业,本科时就参加过学生模拟炒股大赛,算是理财意识觉醒较早的那批人,开始炒港股和美股的过程却有点曲折:从大学开始用生活费炒股的他坚信选股要选熟悉的行业和公司,但互联网行业翘楚的上市,要么是像腾讯去香港,要么是像阿里去美国,而15年后的A股一路低迷,投入产出比太低,刘同索性清了仓,为了开个港美股账户专门跑了几趟香港的券商、银行,但他说让他差点儿放弃了香港开户念头的,不是预想中国际金融,近乎刻板的严谨,而是比A股高出近10倍的佣金费率——港股佣金费率居然还停在“千分之”几的数量级。
“我是有自己的一套短线操盘方法论的,但是按千分之几的佣金算了下,短线收益几乎都贡献给券商了,我是活雷锋么?”刘同在一次校友聚会上吐槽道,不料却被在腾讯工作的一位校友怼了回去,“咋不用富途证券呢?你好意思说自己是混互联网圈的么?”然后微信转发了个链接给刘同。
“我当时一看‘港股佣金低至万三’,根本不信,还怼他说这别是什么拉人头的吧。结果我校友说很多鹅厂员工都在用,即使不炒股的也都把自己手上的腾讯股票转到了富途就因为佣金确实低。”刘同这才半信半疑地打开链接仔细看,每笔交易,收费18元,都比之前去香港问的那些券商或者银行的,100港币低得多,还有180天免佣期。
“他说富途是腾讯这几年投资的项目之一,创始人是鹅厂最老资格的那批人,技术扎实,还拿到了香港券商牌照,佣金之所以能降这么低是因为纯互联网模式运作,省去了店面租金和经纪人分成,成本自然比传统券商低得多。“刘同毕竟也是互联网圈的,一听就明白了,“先开个户用它半年试试,反正是免佣。”
结果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刘同从一开始只买腾讯、阿里(编者注:阿里巴巴是美股,香港券商可以交易美股),到后来学着玩牛熊证、窝轮等“香港特色”,有时还用上杠杆认购比较熟悉、信任的内地TMT公司(比如美图、阅文)的新股搏一把。“我大学里学的专业知识几乎都贡献在富途炒港美股了”,刘同自嘲着说,“这几年整体收益不算太多,但去年(编者注:2017年)行情好,赚了快50%。综合来看,佣金成本确实和之前做A股差不多,而且富途还经常搞活动提供短时间的免佣奖励,加上交易软件上手快体验好,港美股现在已经是我所有投资渠道中最常关注的了。” 刘同边说边把手机上的富途牛牛APP打开展示他的收益。
或许这正是 “新中产”的“新理财观”的表现——受过高等教育,掌握快速学习能力,具有全球视角,不满足于工资积累的财富,在努力获取“被动收入”的道路上,比起投资房产这种“躺着赚钱”的途径,新中产更喜欢运用自己知识和经验储备亲力亲为、对投资和收益都具有更强掌控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