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守道》电影的出现无疑成了展现中国功夫的新起点,人尽皆知中国的武术艺术博大精深。中华五千年来,功夫的种类与派别不计其数,但是“精益求精”的武术精神却是每一个功夫人一辈子的信念。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中国武术当中“八卦掌”第五代传人杨锐大师。杨锐先生,八卦掌第五代传人,1970年开始习练八卦掌,先后师从李庸、王水田、许立坊,以及太极名家马长勋、孙剑云。几十年以来一直坚持不懈练功,不断与门内师兄弟间交流学习,为八卦掌门内作出很多贡献。除功夫方面的造诣之外,杨锐大师更是一位独具匠心的工艺品创作者、錾刻领域国宝级人物。杨锐先生曾先后师从于吴振英、宗立英等22位业内名师门下,全面学习和继承了花丝镶嵌各种工艺。
日前杨锐先生在北京举办收徒仪式,徒弟有马跃华、耿宇、韩建树、郑玉。参加的嘉宾有:
八卦掌名家程有生前辈的外孙、八卦掌世家、第五代传人曹景昆先生;
八卦掌名家许立坊先生长子、八卦掌第五代传人许元琼先生;
八卦掌名家程有信前辈的外孙张友余先生;
八卦掌第五代传人、联合国总部武术教授、全球养生长寿协会会长麻林城先生;
八卦掌第五代传人、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特级教师,北京市武协副主席王德明先生;
八卦掌第五代传人、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副会长、八卦掌,教练孙慧祥先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八卦掌传承人孙志君老先生的次子);
八卦掌五代传人、北京市武术院形意拳教练、北京市形意拳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大兴区黄村第八小学传统武术培训基地创办人、北京市大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宋氏形意拳)传承人李雨洁先生(女士);
八卦掌五代传人、八卦掌世家程刚先生(授业恩师孙志君老先生);
以及杨锐先生的同门师兄弟、武术界的朋友等。

在工艺美术方面,随着其技艺日渐精湛,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也随之在其手中诞生。创作中不仅吸取各家之长,还不断融入古今中外各种文化元素,常常让人耳目一新。他的作品既能让外行人惊叹其制作的精美,又让内行人折服其技艺的精湛。并在2017年以,技师身份强力加盟鱼禾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为自己的发展奠定了新的起点。






在其从业至今四十余年中,他并不局限于其所专长的錾刻技艺的提高,而是全面继承了细工工艺技术,从器物的最初设计,到主题图案的錾刻,再到花丝工艺的运用,以及宝石的选用和镶嵌等,无一不是精心设计,巧妙搭配,用心制作,从而提高了他作品的整体美感。让人感觉不是一个技艺高超者在炫技,而是一位饱学之士在演绎经典。一件件精美作品从细节道出精妙,让人欣赏了艺术的同时又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从本质上脱离本来的匠气,提高了作品的整体艺术水平。




1988年手工錾刻制作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极站长城站第一块站标,获得,领导的一直好评
1989年设计制作,军委、国防部、总参谋部军用礼宾枪,获得,领导的一致好评
1992年独立设计研发的《图形金属錾刻工具》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称为改革开放后工艺美术行业内获得发明专利的第一人,该工具在表现力上达到了历史上从未达到的高度,为錾刻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1994年独立设计研发的《锦底錾刻工具》被《中国实用科技成果大词典》收录,至今仍是花丝镶嵌领域,获此殊荣的人物
1995年参加制作11世班禅册封金册、金印,制作过程中突破了在硬金刻字领域的瓶颈,亲手一次性錾刻完成,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任务,得到,领导一致赞扬
1997年被授予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5年被聘为故宫博物院金瓯永固杯复制工程技术顾问
2008年在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大师研修班学习
2017年再次获得北京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作为细金工艺的领军人物,他又深知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他积极培养后备力量,不惜余力。师从杨锐先生学艺者众多,他总是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悉心传授,有问必答,从不保守。一有机会就会提携后辈,为年轻人搭建展示技能的平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总在飞逝而过,但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还需要继续传承下去,几千年的工艺文化也需要流芳百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现在将这个道理用到现在依然正确,“物以稀为贵”、“物以精而美”文化的传递也是这样,“不在于多更求于精”是杨锐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现在杨锐先生也想将工艺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如果你也想继承和学习传统的艺术文化,为何还在等待,人生机会很难得,争得机会紧把握。


听我的,选择他!没错!
